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1月17日> > 总第3期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识别42类电话与网络诈骗(一)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话与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新型诈骗犯罪活动。近年来,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广大群众带来实惠和便利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结算方式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近期全市发生的多起电信诈骗犯罪情况及其犯罪手法,警方分析整理出当前常见的电信诈骗犯罪作案手段、特点,便于市民群众及时比照识别,防止上当受骗。

  【骗术一】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发案指数】 ★★★★★

  犯罪分子大多是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声称受害人的身份被冒用或者受害人涉嫌经济犯罪,要求配合司法机关工作,诱骗对方将钱财转到犯罪分子提供的所谓“安全帐户”内。

  【警方提醒】 市民接到疑似冒充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帐号及密码。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时,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骗术二】 冒充“110”电话诈骗

  【发案指数】 ★★★★★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收集到市民的个人资料,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段将来电显示号码修改成“区号+110”或者公安机关的其他办公电话,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谎称其在某地有案底或涉案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协助调查,伺机套取受害人个人信息进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 公安机关绝不会通过“110”拨打群众电话办案,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的形式要求转账,更不会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市民接到类似电话,千万不能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包括银行账号,更不可轻易往对方账户内转账汇款。市民遇到可疑情况,可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咨询、报案。

  【骗术三】 热门娱乐节目中奖信息诈骗

  【发案指数】 ★★★★★

  犯罪分子拨打受害人手机,以其手机号在某知名公司或热门娱乐节目摇奖活动中中奖为由,利用受害人的贪利心理,诱骗受害人将所谓“手续费”、“个人所得税”汇款至其提供的账户。

  【警方提醒】 预防中奖诈骗,最重要的是确定你是否主动参加过此类活动。一般所谓“随机抽取”、“先缴手续费或保证金再领奖”等多是诈骗。若实在拿不准的,市民可到活动发起单位当面核实,谨防上当受骗。

  【骗术四】 “法院传票”诈骗

  【发案指数】 ★★★★★

  犯罪分子假借法院的名义,电话通知市民出庭应诉。此类诈骗电话一般打到当事人家中或单位的固定电话,要求接电话的当事人领取诉讼传票。电话内容均由一段电话录音播出,并指示当事人按电话键进入下一级内容。进入下一级后,有冒充法院的工作人员先以事主涉案为由进行恐吓,最后以提供“公证账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将名下存款转入其提供的诈骗账户。

  【警方提醒】 政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会当面询问当事人,并携带相关的法律文书等手续,绝对不会在电话中向当事人索要银行帐号、密码,所以请大家务必要注意。

  【骗术五】 网络交友诈骗

  【发案指数】 ★★★★★

  犯罪分子通常扮演成有经济实力,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借助婚恋交友网站登记虚假征婚信息,在取得受害人的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后,犯罪分子会用甜言蜜语迷惑事主,然后借机诈骗。

  【警方提醒】 网络交友、恋爱一定要小心谨慎,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警惕心理,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不要随意透露个人、家庭信息及财产收入情况;不要随便给对方买贵重礼品,更不要轻易借钱给对方,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六】 盗用QQ借款诈骗

  【发案指数】 ★★★★★

  犯罪分子通过黑客手段,盗用某人QQ后,分别给其QQ好友发送请求借款信息进行诈骗,有的甚至在事先就有意和QQ使用人进行视频聊天,获取了使用人的视频信息,在实施诈骗时有意播放事先录制的使用人视频,以获取其QQ好友信任。

  【警方提醒】 此类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亲友间相互信任、警惕性不高的心理诈骗财物,迷惑性较大。凡涉及钱物,市民一定要核实后再汇款。

上一篇 下一篇
|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