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1月31日> > 总第5期 > 第5版 > 新闻内容
退休老干部返乡创业 800亩荒山“油”前途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临近,在娄星区水洞底镇白晃村高高的德厚堂上,一排排的油茶树,枝繁叶茂,满树尽是花谢后的残蕾。4年前,这里还是极强度水土流失区,一片光山秃岭,如今却成了800亩高效油茶示范基地。看到山上油茶树长势喜人的场景,娄星区百威种植合作社董事长何长庚露出开心的笑容,目睹这些年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座座山冈变成“绿色银行”,他感慨山里吹来的凛冽冷风都是暖的。

  退休老干部返乡创业

  1955年,何长庚出生在水洞底镇白晃村,父亲、母亲是农民, 他们兄弟在农忙时便是半个下田劳作的农民,父辈农民的处境他记忆深刻。

  “小时候吃不饱饭是常态,当时父母最开心的就是有余粮,可以再养头猪了。”何长庚回忆。1973年,何长庚高中毕业后返乡务农,当过教师、村会计,1974年应征入伍,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基建工程兵学校学习工程财会专业,1984年转业到湖南省物价检查所工作,1990年起在省物价局从事收费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收费处处长,省物价协会会长等职。

  2015年,何长庚办理了退休手续,开始返乡创业,决定做一名新农民,通过亲戚和朋友的帮忙,筹措了200多万资金,流转400多亩荒山发展油茶基地,完善了基地水、电和道路等基础设施。

  “以前农民种地要交税,现在国家给发展农业的农民补助,农业改革扶持力度前所未有。”翻开3年的培训记录本,何长庚已参加政府组织的省内外各类油茶培训活动10余次,昔日的油茶门外汉已成油茶种植乡土专家。

  2018年,何长庚流转土地达到了800亩,建立起了加工厂,其中加工厂加工的细籽精油已经逐步开拓了市场。

  创业路上很辛酸

  “别看现在山上种满油茶树,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个树木稀疏的荒山野地。”望着眼前一片片的油茶林,何长庚坦言,以前林地没确权,纠纷多,林地无法创造经济效益,一些想在山上“刨食”的人也只能却步。

  直到2005年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老百姓守着的林地“沉睡资源”被盘活,也正得益于此,他在职时就有了这个想法,退休后终于成就了他的油茶梦。

  2015年,源于多年来的家乡情结,何长庚通过与100多户村民签订流转协议,流转了400多亩荒山,林地流转村民获益,发展起来的油茶产业也吸纳当地农户务工就业,农户和基地实现了“双赢”。发展油茶产业,除了解决林地资源,油茶林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资金不足、技术缺乏也是摆在何长庚面前的一道坎。“有时候资金紧张的时候,我一个人揽下了所有的活,从早到晚没有停过……”何长庚说,创业的过程很辛酸,资金、技术等问题有时候让他辗转难眠,凭着多年的积累和亲友的帮忙,资金压力逐渐有所缓解。但技术缺乏一直困扰着他,如何做到先进的设备为质量把关,精炼提取充分保留茶油营养成分,如何保证七大制作工序,六道提炼,真正做到不调和、不勾兑、不掺假,让这些做到一丝不苟呢?“随着年纪的增大,我记忆力远不如以前,有时候刚刚学到的东西,还没有到家,就返回给老师……”但他却没有因此止步,他开始查阅《农政全书》、《纲目拾遗》、《农息居饮食谱》等古典书籍,在书本中找答案,找路子。拜访油茶方面的专家,请进一批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人才,并花巨资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油脂冷压榨、精炼技术、工艺和设备。经过努力,旗下“何德义”细籽精油品牌纯正山茶油,经湖南省产品检验院检验为一级茶油,获得了省有关部门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凭借其纯天然、更健康的高纯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2018年产值达到上百万元,生产的小籽精油深受消费者喜欢,产量也到了3000余公斤。

  从忙致富到助脱贫

  1月28日清晨,何长庚和乡亲们在山里忙活起来。这些年,在何长庚的带领下,该村有100多人直接受益,有的村民住上了新房子,靠山吃山。现在,何长庚的油茶基地增加到了800亩,还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何德义”油茶商标,建起了加工厂。

  “志善,猪养的咋样了,什么时候出栏呀……”在油茶基地何长庚向何志善了解近期猪场养殖情况。何志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艰难,何长庚为帮他脱贫,不但鼓励他到基地务工,而且在油茶基地划出区域让他养鸡和猪,基地农忙时也让他老婆、儿子来务工,千方百计帮其增加收入。

  这些年何长庚对何志善的帮扶,让他对当前的农村脱贫深有体会。当初农村养不活人的煎熬让他选择走进军营,走出大山,现在自己尽管功成名就,但不少村民依旧贫困,他是感恩的人,他感恩生他养他的地方,同时心里对农村的贫穷境况始终无法释怀。

  “好在这些年党和国家的改革惠农政策是一个接一个,返乡发展农业的人也变多,通过自身发展产业帮扶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我在脱贫攻坚的改革中回报家乡的责任。”何长庚说,目前油茶基地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70个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帮扶了15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

  除了油茶产业助脱贫,何长庚还拓宽其他产业脱贫路。2018年何长庚在油茶基地周围种植了瓜蒌等作为实验,如果成功,再带动农民致富。在油茶基地山上闲置洼地,他又建起生态养鹅、鸡等扶贫产业,形成种油茶,养鹅、鸡的立体林农产业链,从而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这就是德;和谐是企业文化的保障线,这就是义。到2019年,产值要达到300万元,油的产量要达到1.5万公斤,要亮化进山的道路……”微风拂来,山上油茶树“沙沙”作响,站在自己新建房子前的何长庚扬起一把草,脸上洋溢着对未来发展的自信。(本报记者 王友专)

 

上一篇 下一篇
极地网络 |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