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8年“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刚刚过去的2018年,娄底市各级禁毒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禁毒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以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抓手,以完善毒品预防、戒毒管控、缉毒打击、禁毒监管、毒情监测五大治理体系为重点,推进禁毒人民战争纵深开展,全面实现了“四升四降”和“五个不发生”的目标。娄底示范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专题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在全省三年禁毒大行动总结表彰会中受表彰数居全省第三,是省内六个无全国、全省禁毒重点整治县市的市州之一,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禁毒工作先进市州,公职人员吸毒检测工作得到中央组织部肯定。
零懈怠:构建全社会落实禁毒责任体系
2018年,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纳入全年中心工作,先后4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荐国、市长懿文等市领导调度推进禁毒示范创建或出席禁毒活动15场次,作出批示指示30余次。成立由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6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出台《娄底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方案》,组建8大工作专班11个工作小组,实行挂图作战、责任到底、全面发动。各区县(市)和相关部门均对应成立创建机构、专班,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创建组织体系。
县、乡镇、村社区深入推进“禁毒示范县、无毒乡镇(社区)、无毒害单位、禁毒示范学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等五大创建活动,实现创建工作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全市各级各部门将创建工作纳入本地区、本系统整体工作规划,共召开60余次党委(党组)、政府常务会议、工作推进会进行部署推进,全市形成了“分层创建、整体发力”的禁毒示范创建态势。
市、县区禁毒办全部实体化运作,乡镇(街道)、社区(村)建立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或工作站,市、区县、乡镇(街道)成立禁毒协会、分会或代表处,禁毒志愿者达到3万名。市、县区禁毒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市本级禁毒专项经费由上年的268万元增加至408万元,全市投入3.1亿元建设公安、司法强戒所4个,建成启用市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中心、禁毒情报中心和6个县级毒品公开查缉站。建立缉毒奖励基金,出台《全市公安机关侦破毒品案件奖励办法》《娄底市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兑现奖金120余万元。
禁毒工作全面纳入各级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绩效评估、综治考评、文明创建考核内容,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重点督查范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实施意见》、《禁毒工作责任制规定》、《禁毒重点地区整治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禁毒工作考核评估、通报约谈、述职测评等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2018年,市禁毒办先后6次召开专题调度会,15批次督导组赴县市区现场督导,对工作落后的区县(市)禁毒办负责人组织约谈,对履职不到位的6个乡镇街道给予挂牌整治,首次对263个年度禁毒工作排名所在乡镇街道后3位的村(社区)予以重点整治,有效扭转落后面貌。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共治、公众参与的禁毒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模式,禁毒工作持续有力推进。
零死角:构建全覆盖禁毒宣传教育体系
2018年年初,杨懿文市长亲自撰写《致全市人民群众的一封禁毒倡议信》,动员全体市民参与禁毒示范城市创建。特别是为期6个月的“禁毒广场舞大赛”,发动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组织735支队伍19923人参赛,100余万名群众通过现场或网络直播接受教育。我市禁毒知识群众知晓率实现100%。
我市将禁毒知识中考分值增至5分,向全市61万名中小学生发放禁毒教育读本,组建讲师团进百所学校宣讲禁毒知识,开展“开学第一课”、演讲比赛、大学生社会实践、留守儿童帮扶等系列活动,创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省级3所、市级30所,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职业中专落实毒品预防教育课程不少于8课时。截至目前,全市无在校学生涉毒、18岁以下未成年涉毒人员占比低于0.2%。
市县主流媒体开辟禁毒专版专栏36个,举办各类禁毒宣传活动703场次;制作系列禁毒宣传微动漫、微视频在市区各大型公园、广场全天候循环播放;5个县区9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禁毒示范创建公益宣传牌,2289个社区(村)全部建立禁毒知识宣传栏和永久性禁毒宣传标语,所有企事业单位临街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禁毒示范创建标语。市本级建成禁毒科普教育馆、三维实景网络馆,所有县市区及乡镇街道建有禁毒教育基地或宣教室,参观、点击人数分别达到148万、207万人次。全市在册吸毒人数排名从全省第三降至第九。
零容忍:构建全链条缉毒打击体系
2018年共侦破毒品刑事案件700余起(其中公安部目标案件3起、省公安厅目标案件4起),刑拘8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60余公斤。成功破获部督“2018-282”号、省督“2018-120”号等有影响的大要案件。我市主侦部督目标案件质量、缴毒数、缴获制毒物品数增幅居全省第一。
全市投入200余万元购置查缉专用车辆和装备,建立由多部门、多警种参与,覆盖物流、公路、铁路通道的全方位查缉体系。全市共组织开展重要路段、重点行业场所查缉行动200余次,出动警力6800人次,查缉路口卡点500余个次、清查娱乐场所、物流快递公司1100余家次,通过查缉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0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40余人,缴获毒品13.24公斤。
针对特殊人群涉毒问题,共羁押各类涉毒违法犯罪病残人员595人,实施异物取出手术35人,病残吸毒人员收治率达96%、居全省第二。大力整治外流贩毒问题,全市被外省查获的外流贩毒人员减少至23人,同比下降54%,实现连续三年下降。严厉打击外流非法购销易制毒化学品活动,实行“十个一律”铁规,联合昆明警方成功打掉一个从天津供货经长沙、昆明中转直销境外的非法买卖、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犯罪团伙,共缴获醋酸酐120余吨,冻结涉案资金1200余万元。
零失控:构建全网络戒毒管控体系
2018年,我市以脱失吸毒人员“清零”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大排查、大管控、大收戒,共查处吸毒人员3008人次,新发现1451名;决定社区戒毒(康复)2062人,执行率99.85%;决定强制隔离戒毒1427人,执行率96.77%。全市未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
全面落实乡镇街道戒毒康复工作主体责任,91个乡镇(街道)2289个社区(村)均建成场所、设备、制度、人员、经费等齐全的戒毒康复中心或工作站。深入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吸毒人员摸排、登记、管控、帮扶工作流程,按照属地原则,解决人户分离吸毒人员管理服务等难题。推出戒毒康复示范点国家级2个、市级5个。全市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99.51%。
明确民政、卫生、人社、司法等部门管控帮扶职责,以精准戒毒为目标,采取分类安置、公益性岗位安置和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安置戒毒人员就业2350余名,办理低保763人、医保3421人,技能培训2130人次。全市多地建立爱心蓝结家园,涌现出了胡本喜等一批成功戒毒并自主创业的典型。全市新吸毒人员滋生率同比下降31.9%。
零漏管:构建全环节禁毒监管体系
2018年,我市严格企业准入标准,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精神药品生产、经营、使用、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监管。全市194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全部实现网上审批监管,共备案审批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运输申请1101件,100%落实事后监督;共核查处置出入库异等4类系统报警信息229条,核查率100%,开展跨区域核查838次,查处易制毒化学品行政案件5起、刑事案件2起,全市未发生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失事件。
全市各级部门抓住毒品原植物种植的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人工拉网踏查、无人机航测,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大对涉毒违法犯罪举报奖励通告、禁种铲毒等挂图资料的宣传发放,发动群众积极检举揭发,加大对非法种植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共破获非法种植罂粟案件17起,铲除非法种植罂粟近万株,警示教育22人。全市未发生大规模非法种植案件。
去年,全市共清查娱乐场所、宾馆、网吧580家次,查处违法嫌疑人120人,停业整顿2家,罚款5家。出动警力130余人次、检查寄递企业36家、发现治安隐患23处、当场整改隐患20处、限期整改3处。全市未发生公共娱乐场所影响恶劣的涉毒案事件。
零距离:构建全方位毒情监测体系
2018年,我市继续推进“智慧禁毒”建设工程,建成一体化市级禁毒情报研判室,全面加强情报预警、导侦、导防、导策工作。主动研判发现线索325条,指导破获部省督目标案件7起,其他大要案件15起,形成专题研判报告30篇;情报输出输入22条、涉及5省7市,外协南京破获非法种植大麻部督案件。
我市在全省率先运用尿液筛查验毒手段,全面铺开公职人员吸毒检测工作,并将其纳入党政公职人员每年健康体检、新招录公务员体检和综治考评、禁毒绩效等内容。截至2018年,我市共检测公职人员219213人次,排查隐形吸毒人员25名。推广毛发毒品检测建设和运用,将毛发检测纳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从事公共交通运输的火车司机、汽车驾驶员等10类重点人员检测内容,共检测毛发样本1258个,排查隐性吸毒和复吸人员134名。全市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8126人,同比增长1.35%。
时间镌刻崭新的年轮,岁月记录前行的足印。过去的2018年,全市禁毒工作走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展望2019,全市各级禁毒部门将继续围绕创建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城市的目标,探索创新体现地域特色、富有实战成效的娄底禁毒模式,努力实现“无毒城市”目标。
2019,娄底禁毒工作仍在努力奔跑。(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