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我楼下的史老年近八旬,虽是个老“笔杆子”,学习电脑却刚入门,每遇到难题,就说:“你等我一下啊,我去问问我孙子。”他的孙子,听着好像是个能人,但也就是个正在读书的初中生。其实,不仅是电脑,现在很多新知识、新名词、新技术,如什么微博、微信、“微”时代,什么博客、拼客、换客,什么知识经济、润滑经济、他经济,等等,很多老人都是从儿孙那里“听”出来、“问”到底、“学”明白的。
过去,年轻人遇到不懂的事,都是说“问问老人”;现在老年人遇到不懂的事却说“问问儿子”或“问问孙子”。这不是长幼失序,而是反映了我们正在经历一种历史性的变化。
“问问孙子”,说明当今科学技术知识正日新月异地变化,我们老年人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儿孙辈这方面的知识已大大超过了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时代所学的那些科学技术知识,早已陈旧,比起今天的青少年,真是肤浅得多,有的早已更新换代了。有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知识的保鲜期只有五年,九十年代的保鲜期只有三年,新世纪的保鲜期只有一年了。”知识的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了。现在,我们很多老人使用手机、电脑还不如在小学读书的娃娃熟练,这是社会的进步,不服气还真不行。
“问问孙子”,还说明了社会观念的变化。过去,老年人经常用这样的话训斥儿孙:“你懂得什么?”“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现在很少听到这类倚老卖老的话了,逐渐取代的是“不耻下问”。这是因为老人已经明白自己往日所学的知识很多已经落后于形势,需要及时补课赶上,不再把“下问”当作丢面子,这也是时代的进步。
这样说,当然不是贬低老年人,老年人有老年人的长处,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优良作风值得年轻人学习。这里只是强调,在科学技术知识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年代,老年人需要更新知识已迫在眉睫。报载,美国有些五六十岁的老博士,为了重新武装自己,又去攻读博士学位。我国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考大学,更有成千上万的老人在上老年大学。因此,老年人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努力学习,虚心学习,包括向自己的儿孙学习。否则,即使想“发挥余热”,这余热也越来越有限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像我的邻居史老那样,不懂的问题就“问问孙子”,是值得赞美的好现象。(陈思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