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3月14日> > 第15版 > 新闻内容
百岁老人劳作积德八十余载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3月11日是双峰县走马街镇万溪村胡枚斋老人的百周岁生日,当地村民纷纷前往庆贺,祝老人健康长寿。村民们向我介绍说:胡枚斋是一位从小就积善积德的好人。这位老人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沧桑,庆贺的午宴结束后,我在老人家人的“翻译”下对老人作了专访。老人喜欢闭目养神,但你一旦问他问题,他就神清气爽,口齿清楚。

  五岁丧母跟着姐姐去讨米

  1919年农历二月初五,胡枚斋出生在双峰县走马街镇栗子山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刚满五岁,母亲就因病离他而去。父亲要帮地主打零工(当锯匠),根本没有时间管他。为了生活,大姐带他到处讨米度日,根本没有机会进学校读书。15岁那年,父亲让他拜镇上一个姓杨的铁匠为师,学习打铁(因为没读书,只有学这种重体力的手艺才有人带)。19岁那年,父亲也离开了他,他就中断了学铁匠的生涯,回到家里帮地主家打零工为生。十多岁的胡枚斋有一片仁心,乐于助人,义务帮村民箍桶、上锄头把等,受到邻里夸赞。

  目睹日本鬼子从走马街逃走

  二十多岁时,日本鬼子打到了双峰走马街,飞机在天空到处飞,撒下了很多传单,传单上写着:多吃肉,少吃饭,每家给你三个燃烧弹!其意是:你们多吃点肉,我们“皇军”今晚就要投掷炸弹炸死你们了!村民们都吓得往山上走。

  有一天,老人亲眼遥望“中央军”在西冲水库周边的山上架了两挺机关枪,而日本鬼子在西冲水库附近的文家坝桥上杀过来占领走马街。两个鬼子端着步枪试探着往桥上冲,被“中央军”的机关枪打死了,其它鬼子就不敢上桥了,后来,这些鬼子就再没到走马街来,而是往宝庆方向跑了。

  解放不久三十岁才结婚

  1949年前后,胡枚斋积极参加土改运动,晚上就睡在土改工作队办公的一张桌子上,打土豪斗地主冲锋在前。他成为了土改积极分子,分得了田地翻了身。这一年,三十岁的胡枚斋找了一个比他年纪小十五岁的女孩结了婚,还办了三桌简单的酒。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女儿,算是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不久,村里成立了很多互助组、初级社,他积极响应,在初级社里当了仓库管理员,掌管钥匙。由于他办事公道,从不谋私,受到社员拥护。生产队成立后,他被选为生产队长。

  打铁打到八十多岁

  人民公社成立后,获得了土地的农民需要大量的农具。有打铁手艺的胡枚斋先是组织数名铁匠成立了铁匠铺,为广大社员生产农具,没日没夜地工作。由于铁匠需求量大,他又先后被抽调到娄邵铁路工地和江西某地生产铁具。后来,双峰立新煤矿的咸山坝工区调他去打铁,生产井下挖煤的工具。他在那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五十六岁那年,他的小儿子出生了,至此,他已生了四个女儿,三个儿子(其中排行第二的儿子六岁时因病早逝),家庭负担很重。

  几年后,他把打铁器具运回家里,一边打铁,一边干农活以养家糊口。这时,年过六旬的他体力大不如前,于是,十五岁的三女儿帮着打下手,有时,自己抡小锤,三女儿抡大锤,此时,妻子对三女儿说:“要是你是个男孩就好了!”

  90年代初,排行第六的儿子胡杰红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要复读,排行第七的儿子胡业红在读师范学校,两个孩子读书,学杂费和生活费的重担一般家庭都难以承受,而这时胡枚斋已经七十多年高龄,为了供孩子读书的学杂费,他不顾年老体衰,再次抡起大铁锤重操旧业,没日没夜地打马钉,完了还要挑起马钉送到立新煤矿去卖,换取微薄的收入。

  胡枚斋打铁一直打到八十多岁。当然,八十多岁打铁时只是做些小配件,比如锄头上的小铁栓、割禾的廉刀、箍木桶用的粗铁丝等。他经常热心、免费帮邻里干这些活,从不图回报。

  打不动铁之后,胡枚斋也不闲着,帮着扯些猪草、捆些稻蔸、加紧加固凳子椅子。完全休息是在九十五岁之后,也就是近四五年的事。

  我采访期间,家人给胡枚斋老人送来肉汤和米饭,老人完全能够自己举筷进食,一餐能吃近二两米的饭。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家人帮着介绍情况后,老人认真地提醒:一定要照实说!我起身告辞时,老人还特意坐起来,握着我的手,表达了感谢之类的意思。我也真诚地说:祝老人家健康长寿!(袁杰伟)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