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3月21日> > 第14版 > 新闻内容
探秘世界锑都锡矿山的人文景点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锡矿山羊牯岭碉堡)



(老采矿场遗址)


(锡矿山红军驻地纪念碑)


(锡矿山展览馆一角)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走进世界锑都锡矿山,草木葱茏,碧空流云,这座有着悠久开采历史、收藏着苦难与搏击的百年老矿,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最大锑业基地,质量优良,誉满全球,而且是一块蕴藏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红色热土,锑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独树一帜。在一代代矿山儿女眼里,那沉甸甸的红色历史不仅是锡矿山的血肉,更是锡矿山人赤胆忠心的象征,它蕴含着燃烧的生命激情,似红霞一抹,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这里,有历史悠久的羊牯岭碉楼,大气磅礴的飞水岩,有湖南省第一个工矿企业党支部,有雄浑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有百年沧桑的老采矿场遗址,有光辉永存的红军驻地旧址和别具一格的锑文化博物馆,还有现代新工艺流程等多处人文景观……让我们走进这些璀璨的历史画卷中,徜徉于山水间,找寻昨日岁月之痕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享锑都今朝之繁荣。

 

  羊牯岭碉楼:残梦已远 旧貌犹存

  大凡来过锡矿山的人都知道,在锡矿山那座名叫羊牯岭的山上,有一座久经风雨但旧貌犹存的碉楼,岁月的风霜虽已给它涂上了无尽的沧桑,但它别样的造型所呈现的不是美学的色调,而是那些沉积在已逝光阴里的凄苦与悲凉。

  羊牯岭碉楼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2年),共有四层高,砖木结构,墙体保存良好。长10.4米,宽6.8米,高14米,墙厚0.8米,有195个射击孔和6个瞭望孔,瞭望口分布在碉楼的二至四层间,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碉楼建筑。1994年6月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锡矿山锑志记载:1932年,大矿主段楚贤的开源公司与同利公司及新化县官矿局争讼,段为凭借武力,强夺矿地,贿赂国民党19师师长李觉、军官刘刑等人购买一个连的武器,私设矿警人枪百余,并先后在羊牯岭和源和炼厂修建两处碉堡,设有水牢、土牢,列置刑具。工人们常常因一点小事被监工、包头扭送于碉堡内拷打,甚至打入土牢折磨,工人被鞭笞棒打者不计其数,羊牯岭碉楼是旧中国地主资本家残酷镇压并残害工人群众的历史见证。

  沧海桑田,繁花落尽。那渺远的过往已在流转的光阴中悄然隐退。深冬寒风中的羊牯岭碉楼,带着几许落寞与苍凉,让人难以想像曾经依傍着它真实发生过的残暴。今天的羊牯岭碉楼,残梦已远,旧貌犹存,而它留给世人的,可否有太多关于人性健全的思索与追问?

  锡矿山老釆矿场遗址:血色矿井 苦难悲歌

  时光的手指,总是在涂抹和修改着沉淀在岁月深处的往事和记忆,当我们看到今天的锡矿山青山绿野,飞瀑流泉的景象时,可否曾想过,那些远去的苦难和悲歌?那里,曾留有弥漫的烟尘和无助的哀鸣,有残酷的压榨和坚硬的伤痕。——锡矿山老采矿场遗址,从烟尘里散发出来的,是过往岁月那无尽的凄凉与沧桑。

  锡矿山老采矿场遗址也叫“忆苦窿”,开采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是锡矿山早期开采的一个矿洞,也是锡矿山旧社会采矿矿窿的一个缩影,东西宽110米,南北长200米,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旧社会矿工艰苦工作环境的真实写照被保留下来,再现解放前锡矿山矿工工作艰难、生活凄苦的情景,是当时在矿霸惨无人道的剥削和奴役下,矿工艰苦作业和悲惨命运的真实体现。文化大革命后期,作为忆苦思甜教育基地,迎来全国各地的人们参观,每天络绎不绝,在中南五省具有一定的影响。

  2011年,锡矿山老釆矿场遗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和锡矿山展览馆、烈士墓共同被确定为娄底市和冷水江市党性教育基地。

 

  锡矿山红军驻地旧址:红色岁月 星火闪耀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红军路经锡矿山传播革命的火种,宣传北上抗日主张,那些难忘的故事虽早已载入史册,但至今还在当地流传。

  1935年11月29日下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约1500人,在军团长肖克、王振等率领下,由新化经石窖、独树岭进入锡矿山。在锡矿山宝大兴、公益、德华盛、畴富堂和大德生、康家院呆了总共六天时间,开展打土豪和筹集军款、军粮活动。

  据《锡矿山锑矿志》记载:红军进入矿山之前,大矿主、大豪绅段楚贤、杨笃武等早已远逃长沙、邵阳等地,次等的土豪劣绅也躲进了偏远的农村。红军进入矿山后,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沿街刷写标语,四处鸣锣安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有十多个红军战士还深入开源公司的怡兴石厂,实地调查工人的生活与劳动状况,揭露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罪恶及其残酷手段。红军所到之处,到处洋溢着欢乐愉快的气氛,军民之间出现了水乳交融的动人景象。在此同时,24名老百姓代表胸前戴着红符号,积极奔走于各公司、炼厂和大商户之间筹集军款,实际筹集银元5万余元,军粮3千多石。

  作为红军在锡矿山开展工作的参加者和见证人——“独臂将军”、原济南军区副政委左齐,在《八千里路云和月》和《唤醒了的山城》等回忆文章里,高度赞扬了红军和锡矿山工人的战斗情谊。他回忆,矿山工人在红军部队到后不到一天光景,就组织起了一支“抗日救国先遣队”武装。随后,又成立了“工人纠察队”,还成立了一千多人的‘工人团’跟随红军北上抗日。红军驻山工作六天,永远铭刻在“世界锑都”锡矿山的史册里,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锡矿山人为幸福的未来争做贡献。

 

  锡矿山烈士纪念碑:青山忠骨 不朽丰碑

  雪峰东麓,钟鼓山上,四季松柏环绕的烈士陵园宁静而肃穆,英气而刚烈。每当清明节来临的时候,高高耸立的英雄纪念碑前就会红旗林立,社会各界群众自发赶来缅怀先烈,不忘历史,让英雄用鲜血染红的这片热土与日强盛!

  1925年6月,中共湖南省区委派委员邹建武、谭国辅来锡矿山组织工人运动,7月6日成立雪耻会。随后又增派肖石月、仇寿松进山筹建矿工会并于9月24日成立。该年冬天,直属中共湖南区委领导的湖南省第一个工矿企业党组织——中共锡矿山特别党支部在锡矿山平民学校成立,肖石月任支部书记,仇寿松、邹建武、舒金山、洪震霞任支部委员。1927年4月,肖石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中央监察委候补委员。5月28日,肖石月、邹建武率领锡矿山工人纠察队300余人响应省委号召,奔赴省城长沙支援讨伐许克祥,两人与70余名纠察队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马日事变”后,仇寿松、舒金山等一批锡矿山革命先驱先后被捕就义,与肖石月等皆被誉为“矿山英雄”。

  英雄牺牲后,革命的火种仍然在锡矿山这片热土上传播。1949年1月,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派颜述之来到锡矿山,建立了中共锡矿山总支委员会,开展护矿迎解斗争。1949年8月13日和10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9军147师的一个团和解放军160师478团先后为解放锡矿山进行了两次解放战争。在10月2日的战斗中,解放军160师在北矿仙人界伏击国民党部队,敌人伤亡惨重后仓惶逃跑。解放军有营教导员吴振宗、连长吕廷轩等9位同志壮烈牺牲,长眠于锡矿山。10月6日,长沙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第24号命令,对锡矿山实行军事管制,锡矿山全面解放。

  为纪念解放锡矿山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英勇行为,1952年,原锡矿山矿务局和当地人民政府在胜利山修建烈士墓以志纪念。1974年,因修建北选厂将烈士墓移至钟鼓山,并在墓前修建了一座14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其座镌刻碑文。雄浑庄严的革命烈士墓,仿佛不是坚冷的碑石,而是勇士们高高昂挺的胸膛,给人震撼和威严。

  锡矿山展览馆:牢记使命 砥砺奋进

  锡矿山展览馆坐落于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锑冶炼厂内,该楼房始建于1948年。2008年2月,锡矿山展览馆历时2年建成开馆。展览馆面积达960平方米,为湖南省首家最大的企业展览馆,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题写馆名,分三大部分展示了“世界锑都”120年来的发展历程、革命斗争经历和锑行业顶尖采选炼技术研发情况,以及浓厚而又独具特色的锑文化。其丰富的内容和陈列引领我们循着历史的声音,去追寻昨日的记忆与远去的壮烈。那些勇敢与坚韧,那些无畏与顽强,都深深地潜藏在并不遥远的岁月里,化作“世界锑都”的精神血性和文化根脉,根植在这块红色永存的沃土里。

  2010年5月,锡矿山展览馆被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3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娄底市、冷水江市党性教育基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锡矿山光辉的革命斗争事迹将彪炳史册,英勇的革命斗争精神将代代传承。(肖进娥 廖朝勇)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