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诉求:
来电人反映娄星水利发电厂附近、恩口村正对面的涟水河上有人将船停泊在岸边,晚上进行电鱼,该行为已持续近1个月,来电人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均未得到有效处理,来电人认为相关部门存在不作为现象,希望有关部门调查并尽快查处该非法电鱼问题。
经办单位:
娄底市河长办
记者调查: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我市“电、毒、炸”鱼和非法渔具捕鱼现象开始增多,从3月底到4月中旬,12345市长热线接到“电、毒、炸”鱼投诉16起,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投诉增多和执法难的问题,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了解。
连日来,记者先后向市河长办、市畜牧水产和农机事务中心进行了了解,他们接到12345市长热线的工单后,向娄星区河长办和娄星区畜牧水产局派发了工单。4月23日,记者来到了娄星区渔政监督管理站,据站长刘裕华介绍,目前,娄星区辖区范围有涟水、孙水等主要河流以及大大小小十多条支流,这些电打鱼的大部分为业余人员,大部分人员采用背包式电打鱼,一般在凌晨2点至5点,或利用中午等休息间隙行事。从他们发现的情况来看,主要地点集中娄底三大桥、二大桥以及黄泥塘街道、万宝、水洞底等区域。3—6月,鱼类到河边、浅滩进行繁殖活动,较易捕获鱼类,电鱼现象开始增加。3月份以来,他们共接到相关举报15起(其中市长热线转来13起、市民直接举报2起),出动执法人员进行现场处置15起,出动执法人员76人次,共收缴电鱼设施4套,对接报处置情况建立台账进行了登记,同时对举报执法处理结果及时向举报来源(娄底市畜牧水产和农机事务中心、娄星区河长办和举报个人)进行了电话回馈。
电打鱼严重破坏渔业资源
电打鱼即电捕鱼,是某些人为了快速获得大量的渔获,而采取的一种利用蓄电瓶升高电压电击致死、致晕后捞取鱼类的非法捕鱼方法,属于一种掠夺性捕捞行为,是一种毁灭性的、极具危险性的捕鱼方法。对人类、对鱼类、对环境都有着巨大的危害。电力捕鱼工具简陋,没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对鱼类的危害,电极所到之处所在水域的鱼类——不论是大鱼小鱼全部被电死、电晕,电击电流对鱼类神经、性腺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停止生长、发育畸形甚至不能繁育,造成“断子绝孙”, 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另外电捕鱼还对鱼的饵料生物即河流中栖息的浮游生物和螺、蚌等无脊椎动物造成严重伤害和死亡,影响鱼的正常摄食和正常生长。同时未捞起的死亡鱼类和其他生物尸体沉到水底后,逐渐腐败变质,影响河流水质,对水域生物链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所以“电、毒、炸”鱼行为被列为《渔业法》明文规定的禁止捕捞行为。
电打鱼多发生在凌晨2点至5点
刘裕华坦言,前几年,内陆水域渔政执法有所放松,非法捕鱼现象开始泛滥,特别是电鱼现象比较猖獗。2016年10月,娄星区成立了渔政监督管理站和乡镇街道渔业管理站后,全面加强了全区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对“电、毒、炸”鱼和“地笼网”等违法捕捞行为重点整治。开始整治期间,群众不理解,多次发生执法人员遭到谩骂、围攻、殴打事件,特别是2017年“3.20”、“5.10”非法电鱼案是两起典型的抗拒、殴打执法人员案例。“3.20”违法人员彭某公然藐视国家渔业法律法规,肆意威胁、殴打执法人员,暴力抗拒执法,情节恶劣,影响严重,经公安机关依法严惩违法人员,给予当事人彭某行政拘留,渔政执法部门对彭某给予没收渔船渔具、处罚款的行政处罚;“5.10”违法人员贺某庄使用电力非法电鱼,被执法人员当场抓获后,纠集其2个姐姐及部分村民进行暴力抗法,公然藐视国家法律法规,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执法人员,3名当事人当晚被娄底市公安局娄星分局刑事拘留,2018年经法院审理判决违法人员贺某庄等3人有期徒刑。通过对两起典型的暴力抗法电鱼案件进行严厉打击,在全区对电鱼的违法人员产生很大的震慑作用。娄星区渔政监督管理站执法人员顶住压力,开展整治行动持续不停歇,通过严格执法,非法捕捞有所收敛,但是极个别不法分子仍然采取“躲猫猫”的方式在晚上及周末、节假日非法电鱼的现象还是存在,大多采取凌晨2点至5点进行电鱼活动,给渔政执法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刘裕华还告诉记者,全区线多面广,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不能形成24小时轮班值守机制,接到举报电话后,临时召集执法人员赶到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后,电鱼人员却早已逃离。同时辖区河流内河坝和浅滩较多,执法船艇不能全线通航,对电鱼船只不能进行及时有效打击。涟水河从一大桥至犁头嘴河段两岸分边属娄星区和经开区管辖,也给执法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渔政执法船的油料、修理和执法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经费没有保障导致了渔政执法的困境。
重拳出击 严管重罚
为杜绝非法捕捞行为,保护渔业资源,切实加强非法捕捞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自2016年以来娄星区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娄底市娄星区畜牧兽医水产局关于电打鱼等非法捕捞行为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专门召开整治工作会议,在全区范围内掀起打击电打鱼等非法捕捞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形成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的整治工作格局。
加强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孙水、涟水流域设立不锈钢永久性宣传牌匾42块,出动流动宣传车16次对全区进行广泛宣传,张贴《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的通告》1200余份、发放渔业法律法规宣传手册2000多本、现场接受咨询300多人次,大张旗鼓的渔业法律法规宣传,让领导、群众和管理相对人对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直接、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行为。采取渔政与公安、水利、环保、海事等多层次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常态性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去年开展孙水河“中国渔政亮剑2018”娄星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违规渔具清理整治行动和打击电鱼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共15次。今年开展了“中国渔政亮剑2019”娄星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电鱼行为专项整治行动2次。整个整治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两年来,全区共出动渔政执法检查人员1562人次,执法车辆406台次,出动执法船艇83艘次,蹲守814人次,受理举报案件出动执法人员465人次,查处电鱼案76起,收缴电渔船15艘,收缴电鱼器具163套,收缴网具347张,处罚31人,罚款23400元,行政拘留1人,刑事拘留3人。
按照河长制工作的要求开展日常巡查。作为河长办成员单位之一,娄星区渔政站不断加大了执法巡查力度,制定了巡查工作计划,采取日常巡查、夜间巡查和专项执法巡查相结合以及与其他部门联合巡查的方式,不定期地对相关水域进行巡查,对涉鱼违法行为多发河段有针对性地加大巡查密度,每周巡查2次以上,不断探索完善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予以查处。开展举报执法打击,设立了举报电话,市民一旦发现违法捕捞行为立即进行举报,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通过加大打击处罚力度来遏制电鱼行为,查获的电鱼等非法捕捞案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做到查处一起处罚一起,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电鱼人员的违法成本;对于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近年来,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和完善“地方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协作、渔业部门具体实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进一步增强广大渔民群众依法捕捞生产的意识,切实保护好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创新渔政执法模式,提高了新形势下渔政执法的效能。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加大打击力度,使电打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确保渔业资源得到保护。(本报记者 王友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