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你无微不至的举动,确实令人感动。”4月23日,远在广东打工的陈中华夫妇致电新化县白溪镇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主任王海美,感谢她不计得失,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解决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自2017年自筹资金创办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以来,王海美获得的赞誉不计其数。“我之所以要创办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是为了造福乡里。过去两年多来,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今后,留守儿童将由现在的50人增加到100人。”王海美如是说。
50个孩子喊她“妈妈”
现年43岁的王海美,系新化县白溪镇东富山村人。她少年丧父,母亲体弱多病。作为家中长女,尚未成年便替母分忧,种地、插秧、耕田、搬砖,只要是农活,她均干过。结婚后,王海美还在某幼儿园当过幼师,并在小镇上开了个字画装裱店。
早两年,王海美回娘家小住,不经意间看到同村大部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亲情滋润,造成性格乖张,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帮帮这些孩子。随后,她和家人商量时,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尤其是她的丈夫,竟骂她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干”。而平时温顺和气的王海美,却心意已决。
为了让那些留守儿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说干就干的王海美顶住重重压力,筹措资金30余万元,在白溪镇石板村租下四个门面,建立了一家使用面积约300平米共4个寝室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达320平米的游乐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牌子挂起来后,很快,就有一批留守儿童走进了这里,从此,王海美就多了数十个孩子。
“目前,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5个,招收了留守儿童5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白溪、圳上、吉庆、曹家,油溪5个乡镇,年龄3~15岁不等,其中3岁幼儿5个。进入服务中心的儿童包吃,包住,生活管理和学习辅导均由服务中心负责,适龄因该服务中心设施齐全,管理健全,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服务周到,留守儿童在这里得到了健康成长,许多外出务工人员都愿意将孩子送到这里生活。
为留守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为了让这些失去父母之爱的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王海美将满腔的关爱投入到了孩子们身上。每次走进服务中心,她总忘不了提醒我们,天气凉了,要记得给孩子增添衣服御寒;天气热了,不要让孩子在太阳底下暴晒等等。”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一次,有位叫王星的留守儿童不慎崴伤脚,行动不便不说,非常疼痛。获悉此事,王海美当即抱起王星往十几里外的医生家赶。期间,有工作人员想替换抱一下,王海美却说,“还是我来吧!”此情此景,感动了陪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还有一次,刚刚走进校园就读的留守儿童吴涛,因在学校玩笑打闹中蹭破头部,血流如注。王海美紧急赶赴学校,将吴涛送到医院包扎、打针,直到次日凌晨2:00,才抱孩子回到服务中心就寝。孩子就诊的医药费,则全由她个人支付。
“孩子的心是通透的,他们最能感受到是谁对自己最好。”在服务中心,所有的孩子都管王海美叫妈妈,最小的几个孩子,都以能依在妈妈身边为快乐和骄傲。
一次,王海美到长辈家贺寿,几个小家伙也跟了来,开席时他们在身边争宠卖萌,叽叽喳喳地“妈妈、妈妈”的叫个不休。同席的亲戚心头大乐,打趣说你这多崽婆到底有多少孩子?王海美得意的说:“现在才50来个,以后还会更多呢。”
因服务中心每天都充满了阳光和温暖,在这里留守的孩子们,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每逢寒暑假,总有一些孩子赖在这里不走,即便父母来接也不肯。他们宁愿跟着王海美,也不愿回家,“服务中心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是服务中心。”
王海美深知,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的重大课题,来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有的暴躁,有的冷漠,有的自卑。为了将这些孩子引上正轨,服务中心可没少做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有两个孩子打架,小的刁钻,大的强势,工作人员及时制止教育,可这两个小家伙都昂着头不服气。
不得已,王海美只好将中心所有的孩子召集起来,问大家:“我是大家什么人?”“妈妈。”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
“对!大家都是妈妈的孩子。那你们互相之间又是什么人?”
“我们是兄弟姐妹。”孩子们声音洪亮的说。
“既然是兄弟姐妹,就应该相互帮助、礼让,而不能为点小事打架骂架。”听到王海美这样说话,两个打架的小家伙羞愧地低下了头。
孩子们都还小,不能接受太多的大道理,服务中心的老师就用故事的形式教育启发大家,讲科学家呕心沥血为国家做贡献,讲解放军舍身忘死保卫人民,讲工人农民辛勤劳动,供给我们吃穿住行,潜移默化培养小朋友的国家观念和奉献精神。
服务中心还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唱歌、跳舞、绘画、朗诵三字经,千字文,最小的幼儿也时常比洗脸、穿衣服这一方面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同时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接受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此外,王海美还总结出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王海美和工作人员的教育感染下,孩子们团结友爱的风气逐渐形成,大孩帮助小孩,小孩依赖大孩,服务中心逐渐洋溢着欢言笑语。
其实,兴办实体一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白溪镇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却没有盈利。不算初期投资,单说2017年下学期中心开始运作,收支相抵,倒亏了3万元,接下来生源增加,情况才有所好转,可微薄的收益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收支平衡。
原本,以服务中心的口碑,即便提高部分收费标准也无可非议。但王海美理解农民工挣钱的艰辛和不易,不忍加重他们的负担。坚持合理收费,办高质量的服务中心的理念决定了这个实体不可能有太大的经济效益。因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属于阳光工程,要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
下一步,王海美决定筹资300万元,买下一块地皮,新建1600平米的校舍,添置更先进的教学生活设施,招收100名以上的留守儿童,致力于创办成全县最好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彭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