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5月16日> > 第19版 > 新闻内容
物换星移几度秋 祝寿归来忆往昔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一”节的前一天,单位退体办通知我上午10时在大门口等车。单位的总支书记兼工会主席张学梓率领退休专干小赵和我,去年届八十的老外线工人高守福家祝寿。

  节前一直细雨绵绵,这天正好雨后放晴。小赵兴奋地说:“今天天气好,高师傳有福哩。”

  “当然啦”,高守福嘛,就是守住了福喽。”张主席随意地赞誉起来。小赵又提出疑问:“那时电力部门怎么到那个偏僻的山村也招工?”

  我是电力局的前身——供电所创建人之一,便介绍起高守福的历史来。“高守福原籍常德澧县人。出身贫困家庭,刚解放参了军,复员后安排到了柘溪,支援电站大坝建设。1962年大坝竣工,又调到发供电未分家的冷水江电厂做外线。40多个外线工中,高守福被誉称‘五虎将’之一。70年代初,发供电分家,外线成建制来到了冷水江供电所。那时我是供电所管生产的副主任,外线作为供电所的拳头,自然就注意到了这个人物。在我任职的供电所副主任、所长的岁月里,高守福在我的心目中简直就是一条‘老黄牛’。”说着,我还真有点动情起来。

  “高守福在电厂孤身一人,30多岁才通过一个熟人介绍,在冷水江边境相邻的新邵石泉农村当了上门女婿,并落户在这里。”

  车上说话,不觉很快进入了新邵属地,车子开始爬山翻拗。傍山而行,只见群山环绕,百枝吐绿,春意盎然。俯看山底,那些洁白装修的独庭小院,点缀在一派春耕的阡陌田园中;湘黔路上的高速列车,像一条蟒蛇忽地闪过,衬托着大自然的山村美景,赏心悦目,给人一种心神舒爽梦幻般的境界。我不禁追忆起30多年前:

  1975年35千伏游新线路大修,要更换大洋江边那根杆上的铁担,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用尽了吃奶劲也折不下来,这急坏了杆下负责的高守福。“下来,下来,让我老高来。”老高大声喊着。换他上去后,用那原始的力气加上娴熟的技巧,硬是被他攻了下来。

  “虎将”的称呼真是名不虛传,他的职业生涯里,有很多令人钦佩的“虎事”。

  在供电所,流行这样一句口头禅是“找老高来”:杆子立不上,找老高来;杆上作业拉不下,找老高来;又难又费力的事,找老高来。老高就是当时年近半百的高守福。1976年,邵阳电力公司决定进行一次大的技术改造。改造工程开始后,却遇到一个大难题:控制室升高,一根长达15米、12吨重的水泥混泥土构件,是现浇还是预制。现浇受占住空间保护设备制约,预制,又如何运送升高到离地六米高的控制室上去?

  凭着口头禅和我对老高多年的了解,我找到老高求援。老高定了定神:“这样吧,让我想想,明天答复。”老高没有推辞,我宽心了。工地晚饭后,我注意到老高光着半个身子,在控制室里来回转悠,平时那种粗犷、豪放的性格,成了娴静高雅的淑女。第二天一早,老高向我走来,斩钉截铁地说:“预制!”老高接着胸有成竹地说:“你要信得过我老高,横梁构件运不上去,我老高个人扛都要扛上去。”如果再要提出具体措施是什么,显然是信不过了。我就按着老高的决定,通知建筑队控制室横梁预制。

  控制室屋顶削平,已经做好安装横梁准备工作,预制的横梁可以起运了。老高要了10多个人当助手,起吊前和大家蹲在一起比比划划、指指点点,以多年立杆起重的经验把个人的思路变成集体的力量,看得出老高粗中有细。靠着一台绞盘机,几只转盘,开始斜纵升空,到了横梁安放的位置,逐渐转为横向,稳稳当当把大梁定位了。工地上大家雀跃着为老高感到自豪。我向老高面谢:“又为供电所出大力了喽。”老高洪钟般的嗓音开腔了:“这有什么,工人每天工作不都是这样做嘛”。

  技术员谢建生把我拉到一旁,谑笑地说:“老高出了大力,也不犒劳一下,一句便宜话就给打发了?”说“犒劳”,是要我从公家那里揩点油水。可想到财务制度,我怔住了。除了七毛钱津贴,哪里还有什么?那时工资低,工地开伙吃饭,七毛钱津贴全放进去,也还要算计算计。我除了羞愧,竟无言以答。

  “到了,到了,前面那栋贴瓷片的就是高师傳的家。”春节慰问来过的小赵向导般地指引着。

  小赵的提醒,打断了我的遐想。这是一幢六扇二层贴满白瓷的农家小宅。院前,有半个球场地的晒谷坪,两侧停了二辆看来也是祝寿的小车,院中摆了一口大锅,熊熊烈火,操勺的人正在施展看家本领。通向宅院的碎石路,已经洒满了一层层烟花爆竹,展现喜气盈庭。

  我们一行来到了主人家的厅堂前,一位矮胖、富态、头戴鸭舌帽的老人在家人的簇拥下迎接我们,我们双手抱拳作揖,张主席说:“高师傳,我们代表工会祝寿来了!”高师傅颤抖的手接过红包,满脸微笑的说:“来了就是大礼了,还送什么礼呢?没想到单位领导会来。”当听到我的祝寿声时,很惊讶地说:“嘿呀,老所长也来了。”一根直肠子的人倒还嗔怪似的讲起礼节来,说:“也不事先打个电话,让儿女在路上好接你们呀。”小赵解释说:“我们为了送给您一个惊喜呢!”曾几何时,虎虎生气的高守福,现在却步履有点沉重,拄着拐杖,显现出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

  高守福的儿媳妇们立马端来了花生瓜子,接着一个胸前系着大围布的结结实实的年轻人,笑眯眯地走来打招呼,高守福细心地介绍起来:“他是我那顶职的老大,今天就由他主厨。”我想起来了,他就是高加明,在冷水江供安所外线学徒,不久奉命调娄底线管所,虽说近30年了,但进所时那种稚嫩的面庞八九不离十。

  寿宴开席了,高守福的女儿、儿媳妇们端来酒菜,一下摆满了一大桌。高守福介绍:杀了一头猪,是自己栏里的;鱼是从自己塘里捞的;一切都是正宗的农家土菜。张主席举起果汁代酒,向着高守福敬酒,我们跟着张主席一齐举杯,众口一词,为高师傅健康长寿干杯。高守福很是激动,嘴里高频率地吐出“谢谢、谢谢”二字。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我从一种纯真的工人阶级感情出发,再一次举杯站了起来,深情地说:“今天高师傅八十大寿值得祝贺。高师傅过去为供电所的创建、发展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计名利的高贵品德,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和榜样。我以老所长的名义真诚地感谢您。”我深深地一鞠躬,这是情真意切由衷的表示,也是对亏欠老工人愧疚感的敬意。大家又ー次举起杯来。

  餐宴足足用了一个多个钟头。下午四点了,再好的筵席终究也要散席的,我们向高守福依依惜别,高守福那双拿钢丝钳的手,紧握我的手时,手劲不弱当年,我们之间的同事情,又久久交融在一起。此时,我的心头又记起写在红包背面的词文:

  黄牛尚且喘息日,虎将哪有休闲时。

  工作压上连轴转,铁肩挑担不离身。

  苦累当前抢先干,抛名舍利平常心。

  剽悍性格黄牛人,艰辛耕耘度一生。

  大浪淘沙出金子,平凡业绩有精品。

  心中楷模何曾忘,典范留给后来人。(张芬祥)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