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5月23日>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萧克、王震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首次“得意之笔”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军长征,艰苦卓绝,举世扬名。三大主力红军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和地点开始长征而后会师,其中红二方面军(1936年7月前其番号为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是1935年11月从湘西开始的,首战“湘中战役”,被誉称为“得意之笔”、“神来之笔”,其间,红军先后两度进驻娄底,由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我市新化县、锡矿山和涟源市蓝田一带播撒革命火种;由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二军团,经过新化驻扎于上团一带,筹款扩军,进行了鸭田战斗。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娄底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红军,掀起了革命的热潮。

  决策战略转移 选定突围方向

  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到1936年10月历时一年,按任弼时、王震分别撰写的报告和回忆录,整个长征经过可分五个时期。红军首脑们适时地作出了四次战略抉择,实现了五次战略转移,其中南下突围、挥师湘中,是首次战略抉择和战略转移。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的萧克将军在晚年回忆中写道:“这次突围,行动方向选得好,行军路线也选得好,保密好,称得上是得意之笔。”

  1935年11月初,中共湘鄂川黔省委、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多次在桑植县刘家坪开会,讨论研究反第三次“围剿”的军事行动问题。省委书记任弼时、军委分会主席贺龙、委员关向应、夏曦、萧克、王震、张子意等充分发表了意见,一致决定突围。突围方向是贺龙首先提出来的,萧克很赞赏:“你这一步棋蛮鬼嘛。”后来不少党史军史专家学者,都称这是贺龙长征路上三次“神来之笔”之一。

  攻占新化县城 摄下珍贵照片

  红六军团长征经过娄底境内,主要活动范围是在新化县,包括今天位于冷水江市属地的锡矿山,还有一支部队去了涟源市蓝田一带。

  1935年11月27日上午,萧克、王震、夏曦率领红六军团教导团(团长陈外欧、政委李信)、第十六师(师长周求保、政委晏福生),派先遣队从安化坪口的虎头山架浮桥横渡资水,经瓦滩进入新化荣华小鹿,再经鹊桥、白溪、油麻凼,直赴陶塘(今冷水江市锡矿山北矿)。当天下午第十六师主力和第十七师(师长吴正卿、政委汤祥丰)从坪口的润溪进入新化县境,夜宿新佃桥、杨木洲、杨家佃等地。11月28日,红军从荣园屋(今杨木洲管区红旗村)整队出发,由当地农民刘丰友带路,到达太平铺、孟公市一带。第十七师司令部设在孟公市“宝玉元”(今孟公镇农资门市部),邓中山营长带领一个营驻孟公市;该师所辖第四十九团(团长王烈,政委刘坚定)、第五十团(团长刘忠、政委陈文彬)和第五十一团(团长贺庆积、政委刘贵生)主力进驻白溪,宿营于八仙街(今红星村)、金福殿(今前进街附近)。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司令部和第十六师再经仰止亭、雷打坳、游家湾进入县城,一天行程90里。

  红六军团司令部设在新化县城“老屋陈家”(今县总工会所在地)。老屋又称“颍川星聚”(即陈姓郡脚。凡陈姓地主院落前后门,都可见到此四字,并非庄园名称)。第十六师主力部队穿城而过,继续东进,经上渡在桑梓、石窖等地宿营,当天行程120里。其余兵力分驻在墨庄(今县印刷厂)、澹园(今县湘运车站)、养园(今新街左侧晏家院)、慈儿院(今青石街后街)、城厢女子职业学校(今县十四中)、燕翼鸿基(今上梅实验小学)、唐氏宗祠(原盐业公司旧址)、罗氏宗祠(今财政、税务局)等处。

  11月29日,第十六师留一连兵力,由连长萧本初率领,仍驻桑梓、石窖开展活动,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军团政委王震、第十六师师长周求保率该师三个团大部兵力开往锡矿山,师部驻在陶塘宝大兴。第四十八团(团长黄珠仔、政委罗章)就地发动群众、第四十六团(团长张辉、政委胡荣)、第四十七团(团长覃国翰、政委刘礼年)经渣渡向安化县蓝田镇(今涟源市蓝田办事处)执行任务,追击敌保安团。其余兵力分别驻在长龙界、谭家、飞水岩和连溪桥等地开展活动。

  为掩护军团司令部及第十六师的活动,第十七师师长吴正卿奉命率该师返回原地,阻击反动军阀樊嵩甫的追兵;侦察部队进至娄底,指向湘乡、湘潭。接到命令后,进驻在白溪的十七师主力,于30日清晨,从该地的仓门前、大码头两处西渡资水,分两路急进:一路往小溪大源、青实、太阳返回孟公市;路经民主、新民、团结、爱民、礼溪返回太平铺。

  萧克和王震驻扎新化县城时,都是26岁的青年将领,从红六军团政委王震1934年8月成立红六军团时,两人就开始合作、搭档,互相帮助和促进,相处甚为默契。这次突围以来的战斗,由于两人密切合作和果断指挥,打得机动灵活,有声有色,战术运用自如,所向披靡,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利用这难得的休整空隙,萧克、王震和十六师、十七师团以上指挥员们,聚集在军阀司令部驻地前的空坪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它是由驻地附近一个有进步思想的老板、“水月楼”照相馆摄影师胡水康拍摄的,合影后题名“南征胜利占领新化城纪念摄影二十四年十一月”。跟随萧克当警卫员近三年的姜云清,萧克爱叫他“姜娃子”,就是新化县人,家离县城不远,也参加了合影,他在长征路上和抗战初期一直在萧克将军的领导下工作,解放后曾任天津警备区后勤部部长。

  据了解,在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红军高级指挥员集体照片,这是仅有的一次。集体留影后,不少指挥员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献身了。如夏曦、吴正卿1936年2月牺牲于贵州,张辉1936年10月牺牲于甘肃,胡荣1941年1月牺牲于皖南。这张照片中的幸存者,建国后被国家授予将军衔的有:萧克(上将)、王震(上将)、周求保(中将)、晏福生(中将)、王赤军(少将)、覃国翰(少将)、谭善和(少将)、贺庆积(少将)、李铨(少将)、罗章(少将),张子意从1956年起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78年后任中纪委常委。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