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杰伟
今年五一到海口,一上岛,就想把这个椰城一眼看个够。看到一台双层的旅游巴士过来,压根没管它会开往哪里就上去了。因为不管开到哪,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第一次。
在旅游大巴上,路上非常畅通,根本没有拥堵的感觉。各种汽车也不是很多。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当我晚上在骑楼老街逛街时,才算是明白了这个奥秘。
原来,海口市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小摩托,而不是汽车。
在骑楼老街,各大商场的四周或主要街道上,密密麻麻的小摩托一层一层的停放着,主街道边上压根没有画设汽车停车位,而是小摩托的停车位。何以见得?只见车位窄而又长,窄得刚可以容纳一辆小摩手竖着停,而长度则依路况而画。
我和妻感到很奇怪,便仔细地观察这些摩托:它们个子很小,却也有两个座位,够两个人紧紧相抱或相依而坐。车尾上的“后备箱”各式各样的造型,煞是漂亮,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装饰品。可见海口人对他们的“爱车”的喜爱。有的车尾还有一个小小的“备胎”,我更是叹为观止,脱口而出:“他们的小摩托居然有‘备胎’,真是有趣!”
妻反驳我说:不是备胎,是装饰品。我们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决计问一下车主。这时,正好一个小伙子带着他的女朋友来骑车了,我凑了过去,问:“嗨!帅哥!”小伙子正跟女朋友有说有笑的,被我这声招呼吃了一惊,返过头来疑惑地望着我。我笑着问:“帅哥,你这个轮胎是备胎吗?”小伙子呵呵一笑:“这个装饰的啦!”我和妻听了相视一笑,妻便以得意的眼光望着我:“怎么样?还是我聪明吧?”
第二天早上,我们过马路去对面坐车,过红绿灯时,那一片黑压压的小摩托真给人以山呼海啸之感。如果用无人机拍摄,绝对可以拍出群蚁搬家般的壮观。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们有时一片一片地往左倾斜一下,或成片成片地向右倾斜一下。简直就像群体演杂技。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倾斜一下,莫非是早上舒服的海风把他们吹偏吹幸福吹醉了么?
过了红绿灯到了大道上,他们就迅速分散开来,骑得非常快。
我相信,在城市里最方便的还真是小摩托。人能到达的地方小摩托就能到达。反之,不论坐地铁、公交还是打的,总还要转来倒去的,或者要等很久,有时挤得难以喘气。这小摩托轻便快捷轻巧成本又低,真是好啊。
然而,许多城市是禁摩的,比如广州。也许大城市有禁摩的必要吧。可我在武汉也看到大街上满是电动车和小摩托车,还有专门的车道,煞是方便。
在我所居住的这个小城,摩托车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摩托车不管开到哪个小区的门口,都要像二等公民一样地遭到旁问。不管到哪一栋办公楼前,都难以找到停的“车位”。有限的停车面积,几乎全被画为小车位。4S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地上的停车位却越来越难寻。汽车占偌大的地盘,很多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开。一个汽车位的面积,在海口足以停下八部小摩托车。
如果像海口一样有专用的小摩托停车位,其实我也可以考虑用小摩托的。然而,少得可怜的停车位,把开摩托车的人挤压到了“二等公民”般的尴尬地位。我们的城市,为什么不能给小摩托车以更大的空间,给骑手们更多的尊严,让小摩托车和汽车业一起成长,让小摩托成为真正便民的交通工具呢?
在城市空间越来越拥挤的今天,我真的希望城市能给方便快捷的小摩托车一片明朗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