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民间剪纸遍布村户。以前,农村妇女一般都会剪纸、刺绣、做鞋三样手头工艺,也正是由于妇女们的广泛参与,使民间剪纸能在乡间长期流传,主要有喜庆花和祭祀用的纸扎花两大类。喜庆花都用金色、红色纸,其纹样常借喻龙凤、牡丹,表示对美满幸福的祝福。
民间剪纸在祭祀中应用广泛。杜甫曾经描述的“剪纸招吾魂”用的纸幡,如今常见于城乡丧事,可以说是民间剪纸的代表作。纸幡长有丈余,宽约两尺,它兼有北方剪纸的粗犷和南方剪纸的细腻,集剪、刻、扎、贴多种制作技巧,其多式的纹样,多色的彩纸,还有那贴于幡边的扎花及悬吊的彩球,使一道纸幡显得玲珑多彩。每到农历七月半,城乡盛行传统习俗祭祀纸品,焚烧纸扎花屋、金银山及衣冠箱等祭品。纸扎品制作也因此而日趋精工,有的还配上书画,更具有观赏性。双峰县城人寿街已成为纸扎商品街,琳琅满目的纸扎品吸引着顾客。
说到双峰民间剪纸,不得不提到李希特。现年70多岁的李希特是双峰县人,他是中国剪纸学会理事,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理事。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0年,获得湖南省剪纸艺术大师称号。他长期潜心于民间剪纸的学习和研究,承传统,重创新,他的团花剪纸繁复多变,肖像剪纸以“快、准、美”被誉为“三湘一绝”。有着40多年剪纸经历的李希特老人,也使得剪纸这一项民间技艺登上了大雅之堂。
另一位代表则是尹湘峰,他在双峰县文化局退休后,专攻剪纸,作品既保持民间传统特色,又富有现代剪纸风格,快速人像剪影被誉为“湘中一绝”。199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0年获“湖南省剪纸艺术大师”称号。
双峰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书画艺术底蕴深厚,无论是县城街道,还是农民家庭,都对文化独有情钟,在这里,民间剪纸无疑也有肥沃的土壤,除了李希特、尹湘峰这样的大师,民间剪纸也焕发出别样的光芒。(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