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6月13日> > 第2版 > 新闻内容
七里江复流记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密:溪敢以“江”称

  在冷水江市锡矿山办事处七里江居委会采访时,我首先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地名。在冷水江、新化,也就只有资江够资格称“江”。以我有限的乡土地理知识,我也知道,资江的支流,都被称为“溪”。 资江在老宝庆府有十二条溪,上五溪指:酿溪、小溪、球溪、麻溪、中连溪,中三溪指:化溪、太阳溪、辇溪,下四溪指:油溪、白溪、里溪、苏溪,下四溪除了苏溪与安化搭界外,其它三条溪都在新化境内。

  那么,还有什么河流敢称“江”呢?这“江”是不是别的含义?我就此请教七里江居委会现任支部书记杨迪华,老杨说,七里江就是条“江”的名称。

  这一下,我真的感到讶异了!

  据老杨介绍,七里江,发源于冷水江市锡矿山办事处的艳山红村和七星村的交界处,流经联盟村、双木村,在杨家村(属冷水江市中连乡,此段又别称中连溪或连溪河)注入资江,全长约七里,故名七里江。

  七里江区域属锡矿山最早的开采区之一。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明朝末年就已被开采,当时误以为锡,就以锡名山。后因故停止开采近三百年。直到光绪中叶再度开发时,老于锑业者在七里江之上首三丘田等处,发现大量废弃的锑炉渣。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每年的锑矿采出量占到全球的80%,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冷水江的锡矿山,在这个面积仅116平方千米的丘陵山地里,蕴含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锑储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锑都。

  一条区区七里的小溪河被当地人号之为“江”,并呼之成俗,且成为一个村之地名,这其中有何奥秘?

  我再次请教老杨,老杨道:“七里江这个地方虽然是最早的开采区,正式开采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锡矿山地区山高林密,植被丰富,五十年代初这里还经常有老虎、豹子和野猪等猛兽出没。所以江水丰富,流速很急,波浪也很大。再加上山里人见识少,没见过大江大河,就把这条河称为江了。”

  滥采:七里江干涸

  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环境。锡矿山上不但原来的森林保护得很好,还新栽了数不清的果树。

  与七里江相邻的七星居委会支书曾文平说,他小时候的印象中,七星村是一山一山的野生果树,他常爬到树上摘杨梅、李子、桃子,爬上树后,可以从一颗树的树枝上跳到另一颗树上。由于绿植厚密、水土丰美,那时的七里江浪涛汹涌,颇为壮观,也是附近几个村的农业灌溉之源。

  这吊起了我去看看七里江的强烈的好奇心。

  “走,带我去看看。”我说。

  老杨顺手一指,说:“就在那边”。

  原来,七里江隔我们正在行走的田埂路只有数十米远。

  我更讶然!站在这数十米远的地方,压根就看不到什么“江”,只隐隐约约看到一条小“沟”,沟的两岸,已然干枯的冬茅,就像少女的头发那样又浓又密,把头沟遮掩得只剩一条“缝”了。这也能称为“江”?

  我忍不住好奇,走到了“江”边观看。嚯!还真不可小觑:江中大约有一尺深左右的水,然而,由于落差大,一阵阵浪涛在一处处岩石上滚过,左奔右突,在深深的江底发出咆哮般的吼声!水虽然不深,还真的颇有江的气势!

  老杨告诉我,七里江是2016年才复流的。曾经断流了近二十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上刮起一股“一切向前看”的歪风,七里江村所属的山上,森林被一砍而光,锡矿山上,各种无证开采的小锑矿一哄而上,山上千疮百孔,地下满目疮痍。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回忆,那时,七星社区和七里江社区一带,沿路数百家洗矿厂,在路边搭一个棚子,砌一个水池,甚至弄一只农家用来扮谷穗的四方大桶(当地叫“戽桶”,正四方形,边长大概一米五,高约一米),就开始洗矿石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土地,大量的矿渣到处堆放,公路年久失修,装矿石的大货车来来往往,在破烂的公路上东偏西倒。空中污尘满天,地上寸草不生,所有的井都没有水了,钻进去几十米都见不到水。七里江也变得滴水皆无,深深的江道成为了蛇、老鼠和癞蛤蟆等的出没之所。不但江里没水,不少井也干枯了,饮水极为困难。这里完全成了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赚了钱的农民外迁到别处居住,没赚钱的农民也想办法搬走。

  复绿:七里江复流

  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全民共识。特别是近几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从2010年起,当地政府4年内先后6批关闭涉锑企业两百余家。

  2012年,当地政府启动“矿山复绿”工程,大力倡导和支持当地村民植树造林,锡矿山开始了大范围种植。从粗放式掠取到环保优先,这是冷水江人对“世界锑都”生命的延续。

  2019年5月,我随娄底市“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采访团在锡矿山南区、北区及锡矿山办事处七星社区和七里江社区实地采访。我欣喜地看到,在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锑冶炼厂内,昔日烟尘滚滚的现象不见了,工人不戴口罩可以上班。我们采访的时候,就没有被要求戴口罩,只戴了安全帽。那些烟、尘,都经过了专门的装置边收集、边处理。而那些废水呢,有专门的污水池和处理系统,处理后大部分循环利用,确需排放的,经过环保处理,达标之后才排入河道。有些车间不但没有烟、尘,还得脱鞋才能进去,室内装有空调,上班一族给人感觉是白领阶层,而非一线“蓝领”。厂长刘放云颇有诗情画意,给厂区内的卫生间命名为“梅雨间”、“欢乐谷”,装修得特别雅致。他将整个锑都最大最高的那个脱硫塔称为“锑都明珠”,从那里24小时不停地排放出一种经过环保达标处理后的烟气和水蒸汽的混合物,“锑都明珠”不停地在排放,那是锑都生机勃勃的象征。每到夜晚,“锑都明珠”闪闪发亮,数灯明照,就像是镶嵌在湘中大地的一颗明珠。以前,从“锑都明珠”排放的烟尘未经有效处理,烟尘所到之处,就像降下阵阵酸雨,人闻到了就会流眼泪鼻涕,时间一长就受不了。烟尘所到之处,土地寸草不生。“锑都明珠”旁边也有一个高度相当的烟囱,我看到没从烟囱里冒出任何东西。我问刘放云:这个烟囱被废弃了么?刘放云笑着说:它与“锑都明珠”一样,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只是从那里排放的是经过目前最先进的收尘装置处理后的达标排放的烟气,其颜色和空气差不多,所以你根本看不出来,它对环境无害了。

  这些废气、废烟真的对环境无害了吗?我想,这个问题恐怕还是花草树木最有发言权。

  的确,在锡矿山 闪星锑业锑冶炼厂内,我看到了茶花、格桑花、石竹花、牵牛花、百日菊、硫华菊、黑心菊、金鸡菊、蜀葵、鸢尾、紫薇、紫荆、杜鹃等等。在“东方明珠”与烟囱下,花圃内、墙角边、道路两旁及没有硬化的空坪隙地,它们欢快地生长着,让这个本来让人感觉生冷、可怖的地方倒像是一个百花园似的。难怪有记者说:我就写一篇《锡矿山上看风景》的报道。同行们赞他有“创意”。

  就在“锑都明珠”下面不远,有一个数百亩的“锑都复绿工程”的样板工程,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煞是养眼。凭栏远眺,可以望到资水东流。这些草地,最早的是2012年开始种植的。十年前我偶尔经过这里时,这里还是茫茫一片戈壁滩似的荒山秃岭,看着让人心生伤悲。不过,当我爬到靠近“东方明珠”下面的绿地察看时,实话实说,彼处的草地、树苗长势稍差一点,部分呈枯死状。当然,说工业排放完全无害,怕是谁也无法保证。但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些草地下面,埋的全是矿渣。据介绍,矿渣是分三类进行处理的。

  一类矿渣是无害矿渣,可以直接埋到土里复绿;二类矿渣要经过覆膜防渗之后,再在上面覆膜复绿,覆土的厚度至少半米;三类矿渣经过固化稳定化处理后,再进填埋场填埋处理,最后覆土种草种树。

  那么,废水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冷水江市环保局的代支兴带我们看了一个在建的污水处理厂。据介绍,这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可以处理3500吨含重金属污水。首先将含重金属污水从不同的地方收集过来,地势较高的污水经过管道自流进污水厂;地势较低的污水先收集进入收集地,污水汇集到一定程度,安装的自动水泵就会启动,把污水通过管道抽到污水厂,最后这些含重金属污水处理达标后,才会被排放到河道。据介绍,锡矿山上已建了12座含重金属污水处理厂,每天总处理能力达2.1万吨。

  在社区内居民小区采访时,我看到村里到处有翠柏、七里香、楸树、格桑花、百日菊、蜀葵、鸢尾、牵牛花等,长得枝繁叶茂。

  正由于政府的复绿工程落到了实处,从2016年开始,七里江开始有了“细水长流”,从此,水流量一年比一年加大,到如今已有一尺许深的水。七里江流程虽短,但从源头到注入资江,落差二百多米,所以水流湍急、气势颇足,以小溪之大而堪当“江”流之名。七里江的江道之深足有丈许,可以预期,随着锡矿山复绿工程的全面铺开和深化,随着这里的小苗小木长成遮荫大树之时,小花小草长得漫山遍野,七里江的江流一定会更加壮观、流得更加欢快!(袁杰伟)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