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7月04日> > 第14版 > 新闻内容
书法家王鹤阳其人其字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全国书画艺术之乡”之称的双峰县走马街镇有个叫王鹤阳的书法家,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出生于1949年5月,典型的“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他从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中国书协会员,其书艺创作生涯与共和国发展轨迹是如此合拍。

  六岁练字初中写招牌

  王鹤阳上有两个哥哥,小时候村子里的同龄人很多,聚到一起吵架闹事是常事。王鹤阳的母亲家教很严,为了不让儿子们吵事,三个孩子放学后,就让他们在家练字。就这样,王鹤阳六岁时就跟着两个哥哥临帖,临摹的是《柳公权》。那时,家里很贫,没有足够的钱供他买笔墨买纸张,他就拿柴枝在地上写,在沙滩上写,甚至在田泥上写。练了几年后,小小年纪的王鹤阳,书法在村子里已小有名气。读初二时,大队要办一个供销社的代购代销点,需请人写招牌,但村里小学的老师都写不来,于是请王鹤阳写了“托塘大队代购代销点”的招牌。这是王鹤阳写的第一个招牌。

  此后,大队、公社要写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标语时,也经常找他。他用排刷当笔,用石灰当墨,在村民的墙壁上,在生产队的田墈上以及公路旁的山墈上留下了许多石灰标语。

  王鹤阳读高中二年级时,当时的双峰县柘塘公社新修了一座老学堂水库。水库指挥部到水库邻近的白杨中学请老师在水库的北面堤坝上写条标语。老师无人接招。有个叫王齐云的老师说:“不要找我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两个学生就行。”于是派王鹤阳为主笔,另找了一个叫朱继峰的当助手,两人在水库北边的坝上直接用锄头挖字,用石灰填好,再以草皮覆盖空笔处,整整花了三天时间,终于写好了一条巨幅标语:“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大队给他们两人每天记三十分工分,一个人得到了相当于三个壮劳力一天的工分。

  高中毕业后,王鹤阳在家务农。1974年25岁那年,他的人生赢来转机,被招入省地矿局468队参加工作,成了一名钻井工人。原来他的父亲是省地矿局的先进模范、学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他获得了优先招工的机会。工作中,他一直利用业余时练字,还为单位工会撰写新闻报道。

  后来为了照顾家庭,王鹤阳调回了双峰轻工业局工作,先后任局属供销公司经理和木工厂副厂长。1996年,木工厂破产倒闭,拍卖后他得到一万多元的补偿。他用这笔款供儿子上大学,自己开始再一次打拼谋生,先后到多家私营企业打工。

  十年书法培训练就左手书法

  1999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鹤阳从双峰四中(原来的十四中改为四中)门口经过时,看到一个书法培训的广告,那个教书法的人他很熟悉。他顿时来了灵感:他的书法还不如我,他能教,我更能教,我何不就办书法培训班呢?

  他把这个想法跟哥哥王鹤康一说,得到了哥哥的支持。哥哥给他从长沙买来教材,他自己租了房子,置办了桌椅,书法培训班就开张了。第一期招收了十个学生,学费每人100元,但免了一个贫困生的学费,给另一个贫困生减半收费,实收了850元。一个学期结束后,他把学生培训前后的书法作品公布出来,对比强烈,社会反响良好。再一次招生时,轻松招到17个学生,中途增加了十几个学生,实收三十多人。这样一发而不可收,培训班声誉越来越好。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示范,他右手拿书,左手写字,这样慢慢练成了左手也能写书法,还能左右同时“开弓”。

  王鹤阳从事书法教学十年,教出的学生数百人次。学生大都通过了晋级考试,有的还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其间,他还创作出版了一部“教学字帖”。那时候,他很辛苦,学生多的时候达60多个,他只好上午教30个,下午教另外30多人。直到2008年他正式领退休工资时,才终止了办学,开始潜心练习、创作作品。

  十年的书法培训,数百名学生从他这里开始书法启蒙,有的成为了书法老师。

  品类繁多特色鲜明

  他的第一次系统创作就是书写毛笔小楷长卷,用小楷书写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胡锦涛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文献,构成了六十余米长、十二万字的小楷长卷,堪称书法一绝,颇有特色和代表性。

  他还花了一年时间,创作了25米多长的大楷《滕王阁序》,还有53厘米x34厘米大米粒小楷《岳阳楼记》《滕王阁序》《桃花源记》等书法作品。

  王鹤阳的书法作品,有白纸黑字,有黑纸白字,有黑纸金字,有长达65米的红色经典,有长达25米古典精品,也有字大如米粒的浓缩小品;书法作品的外形有扇面,有团扇,有横条,有竖屏,有一字成幅,有中堂四字,有蓝纸四条屏,有4尺整张的红色寿字,有画配字的条幅……

  最打眼的,就是他那一个六尺整张的“路”字,“路”弯弯曲曲,遒劲有力,意蕴深长。“路”是对他一生坎坷人生路的浓缩,“路”是对娄底建市数十年的抒发,“路”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的思索,“路”也像是对建国七十周年和人生七十年的回望,“路”饱含着他一生的阅历,每个人都能读出不同的意味。王鹤阳的书法艺术曾被双峰电视台、娄底电视台、广西北海电视台、《湖南日报》专题采访报道。

  王鹤阳研书,不受怪异猎奇时风影响,笔画少牵丝留白,黑色饱满,结构严谨庄丽;昭示着醇厚的书卷气息,直逼晋唐神风。他的楷书,笔力稳健,构建得当;行书挥洒自如,恣肆汪洋;或工或草,见法度见性情。这精准、高端的艺术创新,让人深沉地感受到一种儒雅、诗意、清劲、古拙的书艺审美愉悦。

  2018年,王鹤阳正式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了给自己的书法创作做一个小结,他开始筹备书法展览。目前,他的书法展定于8月26日至28日在娄底市美术馆展出。(袁杰伟 胡如庄)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