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英,1954年出生在白溪镇,1973年上山下乡当知青,1975年招工进厂在涟钢工作直到2014年退休。工作40年间,入了党,当过工人,从事过政工工作和基层干部,退休回到家乡后,在镇老干支部、社区支部指导下为当地社区,发挥余热和特长,助人为乐,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受到老百姓好评。
五保户绽放的笑脸
2019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张光英想到了白龙村的四位五保户的春节生活,惦记着他们过年物资缺点什么,于是在腊月二十六日,他去市场买来了肉、糯米、砣粉,做了几十个雪花丸子,第二天给四位五保户送去,其中一位手有残疾的五保户,他又加送了油豆腐。当他把雪花肉丸子分别送到五保老人手里时,老人们脸上绽放出了如花的笑容。
罗瞎子的“神仙生活”
张光英与人为善,乐做好事,常怀爱心之情,与他的父母生前的善良仁厚的品德分不开的,街上有乞讨者,父母善待始终,一些精神病患者,俩老也总是施舍。正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张光英才有了把爱心发扬传承下来,他照顾罗瞎子的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油溪乡文田村有个罗瞎子,父母双亡,孤身一人,经常在白溪镇乞讨,正在家里照料父亲的张光英收留了罗瞎子。当时是2010年的夏天,张光英不顾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臭气,给他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然后一日三餐照顾他。有时罗瞎子外去讨来物品回来,张光英便给他加工。一次,罗瞎子到了天黑也没有回来,张光英四处寻找,一直找到晚上12点才把他找到。问他为什么不回来时,罗瞎子说:“不好意思了,这么麻烦你。”张光英拉着他的手,诚恳地说:“我愿意。”就这样一呆就是三个月,吃住全包,当时左邻右舍不理解,无亲无故收留一个瞎子,图个什么,自找麻烦。但张光英认为,固然不是亲戚,但也是一条生命,对于这样的特殊人群,更应该去关心他们。后来罗瞎子要走了时,他久久拉住张光英的手,“光英哥,我谢谢你,过了三个月的‘神仙生活。”
不是兄弟胜兄弟
白龙村的伍玉科是位不幸的人,既是五保又是残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和张光英称兄道弟,有如兄弟一般。
每天白溪街上赶集,伍玉科去赶集买物品,总是有张光英陪同帮他做参谋,挑货物,伍玉科有什么事,只要给张光英打个电话,张光英总是尽力帮助。由于老伍手有残疾,生活上很简单,张光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不时做点好菜给他送去。逢年过节,送点节日物品使伍玉科也感到兄弟般的温暖,人间的友爱。此事不仅在社区,在白龙村也传为美谈。
大爱无疆,爱心没有终点。张光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休工人,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像一颗小草滋润着大地,用一颗颗爱心去感动那些弱势群体,送去社会的关爱,体现出一种温馨的情怀。他不图回报,不图名利,只是尽自己的一份职责,发出一份光热。(罗爱玉 刘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