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8月08日> > 第19版 > 新闻内容
中国魅力小镇第一名:文化古镇和顺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代哲人艾思奇)

  《魅力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个大型节目,2005年组织《中国魅力名镇》的展示评选。通过全国两万小镇的全景扫描,从中选出180多个赫赫有名的小镇参选,通过激烈竞争,评出十大魅力名镇,然后从十大魅力名镇中,评出唯一的大奖获得者——和顺镇。

  有位朋友已经两次到过云南腾冲市和顺镇旅游,这次盛情邀请我参加。

  和顺镇前有一条小河,是由龙潭、酸水沟、龙眼头三处源头的活水汇流一起形成,村民们叫它三合河。清康熙年间,有文人认为“和”字是儒家的根基,“顺”字是道家的根基,将“河”字改为“和”,先和而后顺,我们能够和谐万物,顺遂心情。

  和顺的原住民是佤族,六百多年前,明朝洪武年间,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将士保卫边疆来到河顺,军屯戌边,“三分差操,七分耕种”,卫所军丁一个一户,可带家眷,称为“军户”。腾冲乃至云南的汉族,不少都是这么来的。

  和顺镇只有七千多人,地处云南边陲,距缅甸只有几十公里,是腾冲市郊的一个侨乡小镇。腾冲夏天最高温度不超过28度,冬天气温不低于8度,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政府代表团屡屡光临,文化名人、摄影家、影视剧组、书画家采风更是一拨接一拨。

  乡村第一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飞檐翘角的中式大门、西式风格的三孔圆拱门,加上中式主体西式布局和窗户的主楼,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得到完善的融合。和顺图书馆前身是清末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同盟会员、留日学生等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时代的大潮,在偏僻的小乡村,购置新知识书籍,供群众借阅。1928年在“阅报书社”基础上扩大为图书馆,1938年建馆十周年之际,建成中西合璧的馆舍,即现在我们看到的图书馆。

  图书馆内有很多名人题写的匾额,“和顺图书馆”由新文化运动领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题写。图书馆大门迎面石栏上题的“民智泉源”,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曾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熊庆来所题。“文化之津”是中法大学校长李煜瀛先生题写。此外,龚自珍、王云五、钱伟长、廖承志很多名人都为图书馆题过字。在和顺家家户户的匾额对联中,蔡锷、唐继尧等达官贵人、文化名人的题字也不少。有了这种匾联,小小的图书馆,小小的和顺镇,文化底蕴变得厚重起来。

  和顺图书馆现有藏书七万多册,珍本一万多册。客观地说,无论是藏书量还是馆的规模,这个图书馆算不了什么。但在中国西南边陲,曾是穷乡僻壤的乡村里,她诞生的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放在历史风云变幻的进程中考察,这个经历风雨九十多年的图书馆,至今阅借人络绎不绝,不愧是“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图书馆。

  教育家教并举

  和顺人不仅爱读书看报,更重视教育和家庭教育。文昌阁楼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历史上学业已成做了一番事业的799人。各种私塾、义学、学馆都由和顺人创办。1907年创办女子学校。日本占领东北领土时,时任校长李景山先生在课堂上指着东三省地图义愤填膺,激情劳累交加,倒在课堂上。这黑板至今保存在图书馆。

  在小镇中心湖边几百米栈道旁,立有家庭教育碑,用和顺本地看得见摸得着家教故事,用文字版和浮雕形象图文并茂表现。有勤奋、励志、耕读、劝学、乡愁、孝道二十多个篇章,外地游家也很受教育。

  一代哲人艾思奇

  艾思奇纪念馆是一栋以中式为主,中西合璧的两层老宅子,艾思奇生在这里。艾思奇本名叫李生萱,父亲李曰垓曾毕业于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曾任云南都督蔡锷的秘书长兼军政部次长,因追随蔡锷护国有功,云南都督府奖励李曰垓十万大洋。李曰垓用其中的一部分盖了这宅子,剩下用于地方教育和水利事业。

  艾思奇成为马列信徒,中共的哲学宗师,与家学渊源分不开。父亲李曰垓很早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民族感情。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这时艾思奇认为单靠工业不能救国,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传播作为一项事业救国。

  1935年,艾思奇出版了《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等许多哲学著作。《大众哲学》不到两年时间再版十次,到1949年50多次出版,共印4百万余册。1979年3月,再次出版发行,至今畅销不衰。毛泽东主席对《大众哲学》以及《哲学与生活》爱不释手,指定为抗日军政大学教材。

  全国解放后,艾思奇进入北京。从此,一直在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任教,教研室主任、副校长,并受聘为清华、北大教授。

  1966年,一代哲学宗师艾思奇因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国家领导送了花圈。

  艾思奇毕生致力于哲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为传播和发展马列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海洲)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