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政策指引下,各地政府积极“精确把脉”,深入挖掘革命历史、红色遗迹,开发出多种红色旅游产品——开辟行军路线,体验长征精神;探索党建活动新模式,提供个性化团队拓展活动服务;修缮红色博物馆、纪念馆,传播革命年代英雄人物故事等。还有一些红色景区依山傍水,当地政府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大力发展观光体验和生态民宿等旅游产业,带动全域旅游消费不断走热。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2018年全国红色旅游出游达6.6亿人次,占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的11.92%,收入达4257.78亿元,占同期全国国内旅游总收入的7.13%。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呈现大众化、常态化趋势,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不断攀升,已成为民众出游的重要选项。
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娄底各地蓬勃兴起,一批批党员群众来到红色旅游基地,在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重温历史,追寻荣光。
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整个旅游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下一步要提高红色旅游发展的质量,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的服务质量。
蔡和森纪念馆
蔡和森纪念馆,位于双峰县城复兴路与书院路交汇处,与蔡畅图书馆对面。纪念馆于1988年4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主要收藏和陈列蔡和森、蔡畅兄妹俩从青少年学习时代到为中国革命奋斗终身的实物、照片和著作等,蕴藏着一大笔廉政文化教育资源,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成为重要的廉政纪律教育基地和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贺国中故居
贺国中故居位于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新光组,建于清宣统年间,占地211平方米,正房八间,砖木结构、土砖青瓦,坐北朝南,东面有娄星区第一高峰洪家大山,北临胜仙洞,清澈的杉山河从旁流过。贺国中故居于1995年7月被原县级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娄底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被娄底市委党史办公布为娄底市第一批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目前贺国中故居红色旅游基地正在修复。
新化上团
1935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11月19日从桑植出发,于12月12日进入新化县上团乡进行休整,并将上团村当地大地主奉仕卿大宅院(竹园)作为临时司令部所在地。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罗盛教纪念馆
罗盛教纪念馆坐落于新化县上梅镇资江大桥西端,为园林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展厅4间。纪念馆4个展室分期介绍了罗盛教烈士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展线长270米,共陈列罗盛教烈士生前学习、劳动和参军用过的实物以及其他相关的实物114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和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接见罗盛教父亲罗迭开以及反映中朝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照片78幅,图片51幅,塑像4座,模型1座。
世界锑都锡矿山
走进世界锑都锡矿山,草木葱茏,碧空流云,这座有着悠久开采历史、收藏着苦难与搏击的百年老矿,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最大锑业基地,质量优良,誉满全球,而且是一块蕴藏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红色热土,锑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独树一帜。在一代代矿山儿女眼里,那沉甸甸的红色历史不仅是锡矿山的血肉,更是锡矿山人赤胆忠心的象征,它蕴含着燃烧的生命激情,似红霞一抹,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这里,有历史悠久的羊牯岭碉楼,大气磅礴的飞水岩,有湖南省第一个工矿企业党支部,有雄浑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有百年沧桑的老采矿场遗址,有光辉永存的红军驻地旧址和别具一格的锑文化博物馆,还有现代新工艺流程等多处人文景观……让我们走进这些璀璨的历史画卷中,徜徉于山水间,找寻昨日岁月之痕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享锑都今朝之繁荣。(曾丹 王友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