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采访90岁的谭泽甫老人)
锡矿山,拥有120年开采历史的世界锑矿。84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从此,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革命意志就深耕在锡矿山这片“红色沃土”上。从红军打土豪,到解放军成功解放矿区,再到今天的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人民战争,锡矿山在一场场“战斗”中涅槃。
传播革命火种:红六军团扩红筹粮
7月,“传承红色基因”采访团一行走进锡矿山矿区,来到了历史斑驳的红六军团曾经的驻地,82岁的老锡矿山人杨尊礼向记者述说起从父辈那听来的红军故事:“红军队伍刚到锡矿山的时候,晚上就睡在陶塘街边上那块大空地上,他们是从不扰民的,纪律非常严明。”通过老人的讲述,红六军团在锡矿山上搞宣传、打土豪、筹粮款、招新兵的历史画面一一徐徐展开。
1935年11月29日下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约千人,由新化经石窖、独树岭进入锡矿山。为迎接红军进入锡矿山,锡矿山工、农、商各界人士还专门推选了24名代表担任接待工作。
红军进入矿山后,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沿街刷写标语,四处鸣锣安民,并在宝大兴、德华盛、三角坪及飞水岩源和炼厂等地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解红军的性质。红军的抗日宣传队还纷纷走上街头,进行唱歌、讲演等宣传。每个红军战士订了个人抗日宣传、扩红筹款的竞赛计划。他们深入炉房、矿洞,直接向工人群众进行口头宣传。有10多个红军战士还深入到开源公司的怡兴石厂,实地调查了解工人的生活与劳动状况,揭露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罪恶及其残酷手段。经过红军的宣传发动,贫苦群众知道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穷人自己的队伍。于是,锡矿山的工人群众逐渐消除了思想顾虑,开始主动接近红军,给红军送铺草,为红军烧热水洗澡,把红军请进自己简陋的屋里,生起煤炭火为红军烤衣取暖。有的还夜晚在门口点上油灯为红军照路,为红军带路打土豪……到处洋溢着欢乐愉快的气氛,军民之间出现了水乳交融的动人景象。
在发动群众、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红军开展了打土豪和筹措军款的工作,集中打击少数大矿主、大豪绅,搜查了他们藏匿的金银,没收了他们的稻谷和衣物、布匹。为帮助红军搞好给养,山上老百姓夜以继日将大部分布匹为红军赶制了军服,红军则将衣物和部分稻谷分给了老百姓。与此同时,24名老百姓代表还胸前戴着红符号,积极奔走于各个公司、冶炼厂和大商户之间筹集军款,为红军实际筹集了光洋16000余元。锡矿山当地群众的参军热情也水涨船高,原本只打算在锡矿山招收四百新兵的红六军团,最终破例招收了近千名新兵。
1935年12月4日,红军离开锡矿山返回新化。短短几天时间,革命的红色火种却已经播撒在锡矿山的土地上,也为后来的解放斗争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为自由而战:解放军解放百年矿区
记者沿着石阶缓缓走到了位于锡矿山矿务局北矿山头的锡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久久驻足,缅怀着当年为解放锡矿山而献出生命的英烈们。而对于发生在当年的战斗,90岁的谭泽甫老人就是其中的亲历者,他也是其中一名护矿迎解的地下党员。
“解放前夕的锡矿山很复杂,有国民党军队,还有众多土匪。解放军打到矿区时,受到过一定的抵抗。”1949年1月,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派颜述之来到锡矿山,建立了中共锡矿山总支委员会,开展护矿迎解斗争,谭泽甫就是在此时期秘密入党,投身到解放锡矿山的战斗之中。
当时的斗争是艰苦而危险的,谭泽甫向记者讲述起当年的情形:“我们地下党员为了确保人身安全,所有人都只能与上级进行单线联系。在开展工作时,我们必须防范身边的所有人,即使是最亲密的工友、朋友都不能透露一点。”正是因为红六军在锡矿山播撒的革命火种,锡矿山的工人们一直拥有非常先进的革命意识,这片土地上就诞生了直属中共湖南区委领导的湖南省第一个工矿企业党组织——中共锡矿山特别党支部,为自由和平等而进行的工人运动一直延绵不断。所以,谭泽甫等一批地下党员才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护矿迎解的斗争之中。
1949年8月13日和10月2日,解放的枪声打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49军147师的一个团和解放军160师478团先后为解放锡矿山进行了两次战斗。战斗中,解放军有营教导员吴振宗、连长吕廷轩等9位同志壮烈牺牲。锡矿山地区的人民在烈士牺牲的地方修成烈士墓。1974年8月1日,为纪念革命先烈,将原烈士公墓迁移现址并建成了今天的锡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绿色而战:“一号生态工程”为矿区披上新装
七月流火,阳光灿烂,碧空如洗,“传承红色基因”采访团进入锡矿山矿区后,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向上,只见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偶有繁花点缀其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今,我们放眼都是绿色,你们能想象到几年前这里就是娄底的黄土高坡吗?”采访团里一位资深的记者发出感叹,他多次来过锡矿山采访,曾经的黄土飞扬的场景仍令其唏嘘不已。
作为湖南最早的工业基地,锡矿山百年开采历史,既带来了荣光,也给锡矿山的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地表土壤污染严重,植物生存困难,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森林覆盖率仅为8%,大量土地无法耕种,土壤重金属超标严重。锡矿山真的“黄”了,“病”了,而且是病入膏肓。
锡矿山是一片充满光荣与使命的土地。红六军团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解放战争撒下了烈士的鲜血,今天则将迎来一场绿色的变革。
2018年3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荐国,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率队对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问题进行重新梳理、重新会审、重新部署,强调从2018年起,举全市之力,集中三年时间,打一场覆盖“矿内矿外、山上山下、城区乡村”的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逐渐祛除陈年“病根”。
2018年4月,娄底市召开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誓师大会,部署安排了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三年攻坚战”。成立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荐国为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任指挥长的攻坚指挥部,并设冷水江、新化两个前线指挥部,将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作为娄底的“一号生态工程”,制定了《娄底市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年-2020年)》,并出台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工作准则,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整治、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改善等5个方面工作。
一场关乎锡矿山未来的绿色的战争吹响了号角。在锡矿山综合治理的主战场,冷水江市成立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前线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环境污染治理、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产业转型升级、土地整理和地质恢复、矿山风貌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植绿复绿、民生保障等工作组,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全力推进。
短短一年时间,给锡矿山带来的变化却令人啧啧称奇。今天,当记者站在锡矿山山巅,一幅现代工业科技与绿色生态交织的画面呈现在眼前,绿色已经成为主色调。
为绿色而战斗,锡矿山正在迎来蝶变。
记者手记:
锡矿山,充满斗志的土地
作为一个娄底人,“世界锑都”在中学课本里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名词。通过此次采访,记者再次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的荣光。
走近高耸的英雄纪念碑,探寻红军的驻地,感受“忆苦窿”,聆听红色故事,锡矿山的工人们血性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锡矿山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过去,正是因为富饶而使得这里饱受压迫,大量穷苦的工人殒命在矿洞里、皮鞭下。但是,锡矿山地区的人们从来没有被吓倒,从未失去斗志。
红六军团来时,近千名热血男儿参军奔赴战场,奔赴抗日前线,滋养了中国的革命;解放战争中,锡矿山地区的人们在最恐怖的岁月里,仍在不屈地战斗着,最终迎来了曙光……正是因为这种斗志,锡矿山这片土地才获得了荣光。
和平的岁月里,锡矿山因为无序的开采而满目疮痍,一场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人民战争就此打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锡矿山地区的人们再次爆发出高昂的斗志,治水、治气、治土、复绿大动作频现。
仅仅一年,锡矿山从“黄”变“绿”的成效再次赢得惊叹。这种变化源于锡矿山土地上从未远去的红色记忆和革命意志。
重温峥嵘岁月,牢记奋斗使命。今天的锡矿山将继续保持这种无惧无畏的斗争精神,为实现美丽锑都梦、美丽中国梦迈开坚实的步伐。
(肖鹄/文 刘新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