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开学了,想着老师和同学看到我崭新的样子,心情就很开心。”8月22日,正在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做康复训练的12岁男孩曾博强,已经迫不及待地憧憬开学的画面。这个孩子因为患有罕见家族遗传骨病——低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拖着一双“K”型腿在跌跌撞撞中长大。他的背后是同样患有此病的外婆、母亲和姐姐,和不幸遭遇外伤致残的父亲。
今年5月26日,共青团娄底市委、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团队三方“组团帮扶”,联合启动“向阳生长—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下基层大型义诊活动”, 曾博强成为首个帮扶对象。在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后,他在医院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康复训练, “双腿”走路梦即将正式开启。
“向阳生长”照亮曾家姐弟
“是你们拯救了我们这个家庭,是你们给我弟弟的人生带来了最美丽的转机……”8月19日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楼14楼骨科护士站内,“最美姐姐”曾妲带着妈妈和弟弟曾博强为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送上锦旗和感谢信。曾博强大声朗读着姐姐曾妲写的感谢信,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今年5月,共青团娄底市委、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团队三方“组团帮扶”,联合启动“向阳生长——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下基层大型义诊活动”,从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征集的20例有骨科及相关疾病需手术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将接受免费畸形矫正等手术,曾博强就是其中之一。
这场面向娄底贫困青少年骨科患者的公益活动中,从远程会诊、3D模型打印到手术,湘雅医院骨科主任胡懿郃带领团队提供了全方位技术帮扶。5月26日,湘雅医院骨科小儿亚专科负责人梁捷予教授赶赴娄底,和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梁振扬及其团队一起,为曾博强进行矫正外翻畸形合并髌骨脱位手术,并重建患儿下肢力线。
由于矫正畸形的角度需要非常精确,在湘雅医院骨科的帮助下,他们为曾博强制定了3D打印模型,并在术前进行模拟矫形。此次手术为娄底市开展的首次低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矫形手术,现场180名乡镇基层医院医生现场听课并观看手术直播,此外,手术素材将作为今后的远程授课素材予以保留。
而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地康复,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商议后决定为其开辟绿色通道,特批其在医院接受3个月的康复训练。如今,曾博强的“K型腿”不见了,虽然还有几颗钉子没有拆,但是他的步态已经有了明显改观。等拆完钉子,曾博强就可以回到他梦寐以求的课堂,继续读书。
“之前他不喜欢走路,怕别人看见他的腿,现在他的腿治好了,他喜欢去其他病房串门,去和医生护士们打招呼。”曾友祥不停地表示她的感激,这个历经磨难的母亲,眼里饱含着泪水,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绿色通道惠及更多贫困家庭
8月18日,来自双峰县井字镇莲塘村的17岁女孩、脊椎侧弯畸形患者小左,通过湘雅二医院李晶教授“脊柱侧弯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成功将脊柱矫形固定。至此,在团市委的牵头组织下,今年已有10例家庭贫困的青少年在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骨病免费手术。
手术前,小左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已严重压迫到内脏,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学习。长期的营养不良,17岁的小左身高还只有1.35米,体重35公斤。她的母亲彭艳辉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同时也是一位有着17年党龄的基层党员。多年来因女儿身患骨病家里一贫如洗,可当地政府每次进行贫困户摸底时,彭艳辉总认为作为一名党员要带头脱贫致富,把贫困户名额让给家庭更困难的乡亲们。团市委和市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深为彭艳辉的精神所感动,决定为小左实施免费手术诊治。
“感谢团市委,感谢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你们的帮助让我女儿获得了健康。”看着女儿从手术室出来,彭艳辉连声道谢。据团市委负责人介绍,余下10例贫困骨病青少年手术将于年内全部完成。“除医保报销、社会救助外,其余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作为政府主办的公立医院,应旗帜鲜明地把公益性摆在第一位。”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易军波说,有健康才有美好的未来,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娄底市两所三级医院之一,通过健康扶贫来推动精准扶贫,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左建辉如是说。 (肖鹄 李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