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杰伟
周末逛书城,我是奔着刚刚揭晓的第十届茅奖盾文学奖获奖图书去的。五本获奖小说中此前我只读过李洱的《应物兄》。我想一次性把另四本也买齐。
到了书城,直奔文学区而去。刚落定找书,书城女服务员便依了过来,热忱地问:“先生,您需要什么书呢?”我说:“找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书”。
女服务员说:“先生,茅奖图书暂时卖断货了,您可以到我们前台登记一下,等新书到了我们就通知您。”
我到实体书店来,本来就是为了“即买即看”,能够快点爽一把,哪里还耐得烦等呢?便说:“那不用了,我去网上买算了。”以我的网购经验,当天下单,一般两天之内就可以到货。回到家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进入当当网下单。先找梁晓声的《人世间》。可让我傻眼的是,当当网居然也断货了,没有现货,只卖“预售”,我八月二十四日下单,要到九月十七日左右才能供货!
我试着又搜另三本获奖图书《北上》《牵风纪》《主角》,结果都是如此!
我真的太感到意外了!
不是都说是“读图时代”了吗?不是说纸质书没人看了吗?怎么那么多人看纸质书?以至卖断货?以至需提前将近一个月预订?这是不是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为什么茅奖图书卖预售?想想其实不难理解:茅奖评奖结果新鲜出炉,众多读者都在争相抢购获奖图书,原来出版的图书印数有限,迅速断货了。出版社只能重新加印上市。纸质图书买不到“现货”,只能购买“期货”,这大概就是“洛阳纸贵”的当代版吧。可想而知,茅奖图书重装书市之后,各实体书店、网上书店又会迎来一轮怎样的购书热潮?
这样的消息真的令人振奋!
在我的身边,一些所谓的“文化人”常常大言不惭地说:“现在文字的东西没人看了。”少数搞摄影的人信心满满地说:“现在是读图时代了!”似乎天下是他的,我们这些个弄文字的没有市场了。还有不少所谓的“作家”也没有了文学自信,对文学的前途悲观失望,悲叹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不少有文学情结的人,也只有在官场失意或钱场失意或情场失意的处境下,才重新拾起文学的旧梦。上述种种对待文学的态度,显然是令人不敢恭维的。文学是永远不会背叛你的,但背叛或疏远文学的人,那我敢肯定他“高大上”不到哪里去!
“茅奖”图书卖断货的事实告诉我们,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不管经济怎样发展,不论人们的视听享受如何多元,文学从未远离我们,它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一直都是我们的精神伴侣,一直都是我们不离不弃的朋友。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同频共振的精神归宿。任何成功的人或失意的人,都少不了文学的陪伴或支撑!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是能深深体会到这一点的。茅盾文学的获奖作品,有的已卖到了四百多万册。不少的文学作品是在多次再版上市、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之后,才引起评论界注意,获得各种奖项的。甚至有许多无名作家的书,是受到普通读者追捧之后,才引起作家们注意的。说明读文学作品的人,远远不限于评论家和作家,而是许许多多有着精神追求的普通人。这些打内心里爱好读文学作品的普通人,正是造就优秀文学的沃土!是民族的优秀分子!
古人说,读书人的头顶是有光的,读书越多的人头顶的光也就越大,这种光能照亮天地,连鬼神也要敬重的。
不读书的人,语言无味,令人生厌,即使遍身珠光宝气,也令人感觉俗不可耐,不可近交。而与读书人交,则如沐春风,一次近交,胜读十年之书,回味无穷,终生难忘。
不读书的人喜欢人云亦云,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借酒浇愁,这是人的精神走向溃败直到不可收拾的轨迹。
爱读书的人不管面对的是国王还是平民都不卑不亢,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常怀悲悯之心,常怀感恩之情,勇毅坚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我为读书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