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9月19日> > 第10版 > 新闻内容
在行走中记录 在记录中学习 在学习中进步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娄底市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 杨静

 

  今年5月、7月我先后参加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式调研采访和“传承红色基因”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随后在《娄底新闻联播》陆续播发系列报道20余篇,其中肖光盛老人的新闻报道先后被人民网、央视新闻直播间、学习强国、湖南卫视、湖南经视转发,成为我们此次采访工作中最大的亮点。

  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我们牢记初心使命、不断锤炼“四力”,努力实现我们出发前定下的目标:“用脚步亲吻湘中沉厚的土地,用眼睛研析城乡变迁的烟云,用心灵感悟时代缤纷的记忆,思索同心奋斗的动源,书写戮力上行的希冀。”要说自己在采访中的见闻感悟,我总结了四句话。

  一是所见:在采访过程中,我看到了变化,也看到了永恒。

  比如:肖光盛老人在工作时甘当“一块有用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退休后用三个“爱心十年计划”,帮助了千余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肖老不同阶段、不断变化的人生目标却始终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至死不渝的初心。如今,他又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肖老的“爱心”将被更多人看到和传承,我也十分庆幸自己能够亲历、见证。

  二是所闻:在采访过程中,我听到了世事难料时的艰难、坎坷,也听到了攻坚克难后的美好、欣喜。

  比如:在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吴治凡源自于大山的奋斗故事里,我们听到了吴治凡创业之初不被理解的孤单和辛酸、守业时一场大火后的欲哭无泪和从头再来,也听到了吴治凡对“靠双手勤劳致富”的斩钉截铁和“带领乡亲们转型致富”的美好憧憬。

  三是所思:在采访过程中,我思考信仰的力量,也思考奋斗的意义。

  比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七个开国上将之一的李聚奎,他不仅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曾工作过的四十多个岗位上也敬业勤勉,创造了众多辉煌业绩;在生活中勤俭自强,教育子女遵守纪律,接好革命的班,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当初在党旗下的誓言;即使是临终前,他仍叨念着他的入党介绍人贺国中……对党忠诚是他的信仰,为民谋福是他奋斗的意义,他80岁时给自己写下座右铭:“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八十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如今读来,他的话依然能够震撼心灵、让人热血激荡,从而激励自己去审视自身的德行修业。

  四是所想:在采访过程中,我解读着别人的人生,也设想着自己的人生;记录着别人在成败得失中的起伏,也细数着自己于成败得失间的收获,总能从中汲取正能量。

  多年来,面对传媒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我们未敢懈怠,总是努力迎接挑战,怀揣希望、脚踏实地,一直保持着奋斗的姿态。尤其是在现今传统媒体面临发展困境,在改革、改制浪潮接连逼近之际,在三五同行纷纷转择他业之时,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骤增之间……我们在惶惶不安、反复自我质疑后依然坚守在这里、没有离开,正是因为我们在别人或惊天动地、或平凡朴实的美好中找到了坚持的意义。所以我觉得每一次深入的采访,都能够让我们“在行走中记录,在记录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洗礼,心灵收获力量,从而认识到,未来不管我们所处的行业、岗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初心,努力学习,做好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想做事、会做事、做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的可信可用的德才兼备之人,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