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9月19日> > 第11版 > 新闻内容
读懂“新媒体”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日报娄底分社 邹娜妮

  今年5月,我有幸跟随娄底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团走进了冷水江市锡矿山,在那里感受到了“世界锑都”的新变化,也让我在采访过程中加深了对新闻报道形式多样性的理解,还有新媒体对传播主流声音的重要性。

  蹲点结束那天是周五。周日晚上,电视台记者杨程大哥就在群里分享了他剪辑的采访花絮,从航拍全景到地下500米,从地面植树者到矿区工人,从人物采访到记者感言,2分多钟的VCR,镜头漂亮、配乐磅礴、内容详细结合,当时看完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震撼。

  经过授权,我第一时间把视频转载到了新湖南,在没有任何预热的情况下,这条题为《锑与地下城——带你探寻“世界锑都”地平线下400米》的新闻当天晚上阅读量便破万。这就是新媒体的传播力,如此迅猛,毫不掩饰。

  在之后刊发的《“我的家,世界锑都”》一文中,我整理了一些矿井之下的照片穿插在其中,因为井下的神秘和不为人知,这条新闻的效果也很好。读图时代,我这个文字记者不得不感慨,大段文字描述可能比不上一张最直观的照片更能让读者印象深刻。

  再到报纸上刊发的深度报道《绿色归来》,这一次在锡矿山的蹲点采访,圆满完成在湖南日报报网端的全方位报道。不只是我,同行的记者也同样在打造新媒体产品,新闻网的罗治勇前辈不仅推出了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还以图文的形式报道了我们整个采访团队的幕后花絮。

  这次蹲点采访让我意识到,今天的读者不再是读者,而是观众,他们期待更多的阅读体验。新时代,新媒体,新担当,新作为。打开新湖南(新湖南是湖南日报的手机客户端),读者会发现,无论头条还是各地频道,都没有局限在新闻、通讯等传统的表现手法上,而是包含专题片、微电影、H5、一图读懂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急速前进,对我们一线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访、写作、拍摄、剪辑后期,推着我们丰富报道的手段,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全媒体矩阵。但是,挑战促进改变,改变激发责任,记者永远不应低估自己的力量。

  贾平凹对于文学创作有一个极其浪漫的比喻,我觉得这个比喻同样适合新闻工作,记者们所从事的新闻采访、对于真相和价值的传输,都像是“在路口种下一朵花,可以说这朵花是属于你个人的,但它超乎了你个人,因为你闻到这朵花的芳香的时候,每一个路过的人都闻到了这朵花的芳香。”在真正明晰新闻专业主义之前,我避免去泛谈新闻理想,但仍祈祷有这样的运气,屋前花香四溢。

  讲好娄底故事,传播娄底声音,在报道娄底的过程中,娄底,也不断塑造了我。现阶段,娄底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关于记者的初心,它赋予我的意义,是在这个新时代里,重申新闻行业的职责,严肃报道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