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我市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发布7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矢志攻坚克难,全力真抓实干,闯出一条“加速转型,奋力赶超”的新道路,近3年经济增长连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8年,全市GDP达1540.41亿元,人均GDP达3.9万元;分阶段看,全市人均GDP1965年突破1百元,1990年突破1千元,2007年突破1万元,2011年突破2万元,2014年突破3万元,到2019年有望突破4万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农业农村基础稳固、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45.62亿元,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56.33万吨,2018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386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99家,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90.29亿元。
转型升级持续深入。70年来,全市传统支柱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强到优的历史嬗变。全市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多点支撑、特色纷呈、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2018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4.9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331亿元;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0.25%;全市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16万元;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4.8%;年末全市共有“四上企业”2048个,全市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下降34.5%。
投资消费协调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保持20%以上的较快增长。2018年,全市批零住餐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合计13.22万个;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29亿元;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3.07亿元。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2018年,全年申请专利2730件,全市专利授权1679件;各级各类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及教学成绩均超全省的平均水平;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916和11657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02.1亿元。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综治民调得分为88.64分;77.37%的城乡居民对未来生活质量充满信心。(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