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9月27日> > 第7版 > 新闻内容
从1697万元到2800多亿元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9月23日,娄底市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刚进行发布。

 

  娄底因工业而立。曾经,四个“千万级”产业支撑起娄底“湖南鲁尔区”的地位(千万吨钢铁、千万吨煤炭、千万吨水泥、千亿度电)。近年来,娄底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成功构建新兴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从1697万元到2800多亿元 ,娄底工业总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建国之初,全市仅有以锡矿山锑品开采为代表的屈指可数的几户工矿企业,全市工业总产值仅1697万元。改革开放前,全市各类工矿企业户数只有900户,工业总产值也仅8.25亿元。改革开放后,娄底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煤炭等为骨干,涵盖36大类、门类齐全的新工业体系。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29亿元,成功跃上千亿新台阶。到201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99户,其中过亿元企业达373户,过十亿元企业达23户,过百亿企业3户,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2800多亿元,是1949年的1.6万倍,年平均增长14.8%;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14.5%上升到45.3%,工业始终是市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力军。

  钢产品出售从“论吨”—“论卷”—“论片”—“论克”,产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至2018年底,全市精品钢材产量达1200万吨,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集群成功突破千亿产值目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已有规模企业65家,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正着力朝着千亿产业集群目标稳步推进。

  创新驱动成为娄底工业腾飞的翅膀。2018年,娄底 “两高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全市高技术工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3.1%,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4.2%;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

  同时,娄底工业园区从无到有,集群、集聚效应日益增强:目前已建成各类产业园区7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5个、两型社会示范区1个;园区企业达2111家,规模工业企业达370多家,从业人员达11.4万人。2018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70.5%。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建设4G移动通信基站达8000站,全市1835个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和光纤通达率均达到100%;全市固定家庭宽带以及移动4G宽带普及率达分别达64.4%和62.8%,城市有线电视网双向网改率达到100%。

  两化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以三一中兴液压、创一电子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工厂、数字车间相继建成,280余户企业进入全省两化评估。

  移动互联网产业茁壮成长,万宝新区“娄底南.联创小镇”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已有浙江颐高、陌陌科技等340余家企业入驻,2018年以来,实现产值22亿元,税收1.2亿元。

  “智慧娄底”建设加速推进,目前,娄底企业已“上云”4000余户,“云上娄底大数据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城管、智慧水利、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平台等子系统的建设稳步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等已上线运行,娄底被评为“2018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

  娄底淘汰落后产能2000多万吨,为全市加速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腾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娄底市工业坚持因企制宜,全面推进国企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产权转让、破产重组、资产量化安置职工等改制模式,转变企业体制机制,初步建立起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除了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禁锢。改革开放以来,娄底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成功完成了以“两个置换”为核心的112家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娄底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得到全面落实。近年来,娄底市共关闭煤矿440多处,关闭水泥企业121家,关闭非煤矿山120家,锑采矿权从12家整合为2家,锑冶炼企业从91家整合到8家,共计淘汰落后产能2000多万吨,淘汰落后产能规上工业企业163家,为全市加速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腾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肖鹄 高洁)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