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2日晚,“西团书院”办学推介座谈会召开。市老领导赵协卿、刘波、陆家康、陈怀玉、伍美华出席。“娄底西团书院”负责人、市人大代表陈艳,执行董事戴忠诚及其高管人员参加。
戴忠诚首先向各位老领导介绍了该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办学理念。他说,具有近280年历史的“西团书院”,源于清代茶商陈兼善“义举办学”的文化觉醒,是当时梅山“王化”后的“城西文化策源地”;在一种“善义”精神的感召下,以“育识化人”为己任,开启了“兼善义学”绵延300年的“脱蛮”之旅。学校曾是当时“三府八县”的孩子竞相求学的教育圣地,学生遍及港澳台和欧美各地,培养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建设部副部长刘让腾等一批杰出人才。2016年6月,原西团书院所在地的“白云学校”获授“中华百年名校”称号。
“西团书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梅山人民的精神原乡,它的故事饱含着教育化人、义学解蛮等多种精神元素。西团书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务必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方法导向、价值取向,以占领文化传承、服务学生的制高点。并借助信息技术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可感、实用性强的培训内容,扩大主流教育价值的影响力,让西团书院的名声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市政协原副主席、正厅级干部陆家康如是说。
伍美华指出,在西团书院近300年的历史流变中,我们的人民遇到过无数艰难困苦,但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梅山儿女因西团书院而培育出了独具特色、坚韧不拔的梅山文化,为人民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着强大的精神支撑。“西团”文化基本体现了梅山人民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学习领会其精深的文化体系,绝非开设一两门课程、诵读一两本经典便可实现。因此,必须加强“书院”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样,才能让西团书院绽放出夺目的时代光芒。(杨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