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10月24日> > 第19版 > 新闻内容
55年后,他们在双峰再相聚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55年前,36名知识青年经双峰县委严格挑选、考试考核,送到邵阳地区文化干部学校学习培训,后由老领导带队参加邵阳县、洞口县社教。两年后,他们全部被安排去修建南冲水库,经受了艰苦的锻炼,随后走上了各个基层工作岗位。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他们坚定信念,遵守纪律,爱岗敬业,作风过硬,没有一个掉队,没有一个受处分,一直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奉献着光和热。

  10月19日至20日,他们中的20名年逾古稀的老同志,在双峰再次相聚,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瞻仰了蔡和森纪念馆,参观了双峰县城,追忆往事,共话当前,在欢乐的氛围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珍惜这份情

  在建国七十周年大庆的金秋十月,迎来了我们期盼已久的社教知青团聚。55年后的今天,我们怀着真挚、伴着深情、带着喜悦,从四面八方如约回到家乡——美丽的双峰欢聚一堂,追忆我们的美好年华,畅谈昨天、今天和美好的明天。

  这次团聚座谈会是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召开的,意义深远、内容丰富。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线贯穿到座谈会全过程,组织参观蔡和森纪念馆,学习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做到退休不褪色,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二是情系家乡,畅谈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用自己亲身经历见证我们过去的光辉历史。三是追忆往事,加深友谊,增进感情,在欢乐中留下永恒的纪念。

  当年,我们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素质,通过参加社教增长了才干,通过修建南冲水库锻炼了意志。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坚定信念,遵守纪律,有理想、有作为、有担当、有贡献,是苦也是甜,敬岗立业,不贪不沾,思想作风过得硬,没有一个掉队的,没有一个受处分的,在群众中树立了好的形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个个出色完成任务,为社会主义伟大的建设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转眼就是几十年,我们的工作、学习不仅过得去,而且过得硬。现在我们退休了,个个家庭幸福,儿孙满堂,过去风华正茂,今天幸福快乐。(胡粉元)

 

  没有一个掉队的

  1964年,我作为县委挑选的36位知识青年中的一员,先被送到邵阳地区干部学习培训,后到邵阳、洞口两县搞社会主义教育,随后参加修建南冲水库。我们全体社教知青在这里日日夜夜拼搏,和广大民工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

  1968年,全体社教知识青年被分配到全县各个单位,从此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得到了发挥,取得了党组织的信任。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得到了重用。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几十年如一日,认真工作,奋发向上,踏踏实实做事,遵守党纪、党规、法规,没有一个被淘汰,没有一个掉队,个个都成为出色的好干部、好党员,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填写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现在我们退休了,有的三代四代同堂,晚年幸福,享受天伦之乐,儿女们都希望我们健康长寿,我们珍惜过去,更要珍惜现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再做贡献。(邓崇超)

 

  在熔炉中锻炼

  1964年4月,我被正式选调录取进入邵阳地区干部文化学校学习。在学校里,我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一有时间,我就看书。那时,除了学习一些政治理论外,重点是学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方针、政策和方式、方法,有老师讲课,也有领导干部的讲座。学校抓得很紧,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学习经常测评,外出活动不能单个行动。我们都是农村去的,到了星期天,我们就三个五个一起,到邵阳市区看看。在干校,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思想都很纯洁、求上进。短短的几个月,我们过得很充实,也感到自豪。

  1964年10月,我们由老同志带领,分别进入了邵阳县社会主义教育第一线,我当上了一名光荣的社教工作队员,被分配到邵阳县小溪市社教工作队。刚接触实际,很多东西都不懂,工作队长和同队的老同志都对我很好,经常和我讲政治、讲政策、讲方法。我们住到最苦的贫下中农家里,要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准搞特殊。入队不久,工作队召开了干部群众大会进行总动员,工作队要求基层干部放下包袱,彻底讲清在工作中的问题,对占有集体财产的要彻底退赔。我们所驻大队、生产队还好,绝大多数干部没有贪污多占行为,队长李书记是南下的老干部,作风正派,坚持实事求是,没有无限上纲,也不搞扩大化,所以那些基层干部没有遭到“左”的打击,很快就被“解放”出来,轻装上阵,担起了生产重担。

  1965年,我们转战洞口县,我被单独分配在岩山公社岩山大队。上级要求工作队员要做出榜样,经工作队长同意,我住进了最苦的一个姓付的村民家里,选了一个单身汉作为积极分子培养。起初他不敢和我们接近,后来我经常主动和他接近,并请人帮他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一段时间后,他敢实事求是的评价生产队干部和大队干部了。根据他反映的情况,我及时提出,帮生产队和大队干部进行了思想整顿。我培养的这个单身汉地位也有所提高,后来当上了大队贫协主席。

  1964年和1965年,从邵阳干部文化学校到邵阳县、洞口县两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这座熔炉中,我得到了锻炼,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曹序东)

 

  致敬,南冲水库

  我离开南冲水库五十多年了,但在南冲水库工地工作的日日夜夜,有许多往事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至今回味无穷。

  南冲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1966年7月1日动土,1969年5月1日建成。设计库容量为1665万方,设计灌溉面积为5.4万亩。主要灌溉邵东县界岭乡六个村;双峰县三塘铺、青树坪、甘棠、走马街四个乡镇138个村的水田。

  在南冲水库工地,我被分配在工程指挥部政治处搞宣传工作,具体任务是收集情况,撰写宣传材料,办好刊物《工地通讯》和黑板报,并发动各民工单位投稿,还要协助抓工地广播室、文艺宣传队的工作。领导要求,通过宣传,起到鼓舞民工干劲,促进工程进度的作用。

  我每天拿着笔和本子到工地民工中和工地各单位收集情况、编写宣传资料,在工地大力宣传。形式多样的宣传深受民工的欢迎。《工地通讯》各单位都抢着阅读;每天的广播,民工都是竖起耳朵听;文艺宣传队到民工营地演出,总是围满了观众。宣传鼓动给了民工很大的精神力量。我在工地看到民工多挑快跑争先进的劲头,写过一首赞民工的诗:“扁担长扁担弯,一担挑走两座山;谁是英雄谁好汉,工地现场比比看。”这首诗在《工地通讯》登出后,在民工中广为传颂,成了工地开展劳动竞赛的鼓劲诗。

  我在工地经常与民工一起劳动,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民工,这也是一种无声的宣传鼓动。特别在危难之时,总是与民工在一起。当年11月的一天晚上,工地一侧的一条溪决口,突然激流直下,工地瞬间洪水泛滥,不少工具都被冲走了。指挥部立即组织民工,一边搬沙袋运石头封堵源头,一边打捞被冲走的工具。我也毫不犹豫地投入抢险的队伍。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水被堵住了,工具也都捞上来了。十一月的深夜,我穿着湿漉漉的衣服,全身打冷颤,但心里热乎乎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政治处的干部与民工十多个人挤在一间房里睡,有的搭木板床,有的睡地铺。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如有同志病了,有帮助洗衣服的,有端水送饭的,有帮助买药的,关怀备至。特别是文艺宣传队的同志与我们住在一起,他们经常晚上在室内排练节目,我们坐的坐,站的站,不时提出改进的建议。有一次,我看了他们的排练后,脱口而出地说了几句顺口溜:“宣传队员真不错,能歌善舞节目多,观众心随戏曲动,工地处处都是歌。”大家听了掌声、笑声不断,高兴得很,室内充满了欢乐。(陈伟臣)

 

  不忘初心永精进

  三十六位朋友们,六四起步上青云。

  当时风华倍精英,出类拔萃好威风。

  吃苦耐劳不觉累,撸起袖子舍得干。

  敢打敢拼往前冲,一身正气为人民。

  两袖清风明白人,廉洁奉公留美名。

  个个都是好样的,人人都做好公民。

  金秋十月来聚会,回忆往事一笑间。

  爷爷奶奶好开心,都是人间不老翁。

  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永精进。

  (王署发)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