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10月31日> > 第4版 > 新闻内容
贫困户“变身”小老板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前,段正庭和妻子潘伟姣由于收入有限,没有经济来源,借住在偏僻山林中叔叔家的土砖房中,而且房子还属于危房,2014年,经过民主评议,段正庭被评为贫困户。

  “快60岁了还当上贫困户,我感觉有点脸上无光。”段正庭说。夫妻俩决定化弊为利,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开展养殖。2015年初,夫妻俩建起了鸡舍,准备先养鸡。不久之后,娄底市残联驻村帮扶古仙界村,信访室主任贺建国担任帮扶工作队队长,残联工作人员李向军、赵雪峰相继帮扶段正庭。

  “看到有工作队来村里帮扶了,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段正庭一开始就是“大动作”,成立了涟源市槐花山养殖专业合作社,扶贫工作队向帮扶单位争取,对成立的合作社进行5000元奖励,并提供了青壳蛋鸡苗和饲料,进行养鸡技术培训。段正庭的养鸡规模达到4000多只。由于是“走山鸡”,喂养的是谷子、玉米等食物,鸡的品质有保证,价格稍高也卖得俏。2015年底,段正庭收入3万余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尝到甜头后,段正庭“乘胜追击”,接着养猪、养牛,帮扶队员则不时提供技术支持,后续帮扶养殖奖励7000元,帮助段正庭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2017年,槐花山合作社开始联结村里一些村民和贫困户,发放鸡苗,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带动周边几名贫困户养鸡。为了方便运输,段正庭花费几万元把一条羊肠小道挖成了机耕路,而为了保证养猪场用水无忧,段正庭又花费了几万元在一个山洞里准备了“第二水源”。

  到如今,段正庭有两个共8000余只鸡的养鸡场,一个与村民合伙养殖的牛场。为了给牛、鸡提供足够的食物,为了把“走山鸡”及时送达到顾客手里,段正庭和潘伟姣每天有“海量”的工作要做。每天凌晨四点多,许多人还沉浸在美梦中的时候,夫妻俩已经在给鸡“喂早餐”。两个小时后,段正庭把牛群赶进山里,潘伟姣则把客户订购的鸡捎送到娄底、涟源或本乡范围内。回到家里后,夫妻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10来亩田地里打理玉米、红薯、花生等经济作物。下午放完牛后,夫妻俩还要给牛群“加餐”,通常要忙到晚上十一点才能上床休息。

  近两年,古仙界村被涟源市委政府确定为乡村旅游试点村,头脑越来越活络的段正庭敏锐地嗅到了商机,看到了村里八卦图、帐篷节等景点投资价值大,花费10多万元搞起了农家乐。“农家乐既可以为游客服务,也可以为自己养殖的牛、鸡提供自产自销的渠道。”农家乐搞起来了,夫妻俩工作量又加大了,“种了一两亩蔬菜,晚上喂牛后,还要打扫‘农家乐’里的卫生。”潘伟姣说。

  生活有苦更有乐。2018年,段正庭被评为古仙界村致富带头人,并参加了省农业农村厅在长沙组织的科技培训。华丽转身后,段正庭对未来的期待幸福满满,“靠山吃山,勤劳致富,我有我的精彩。”

  (肖星群 廖丽娟)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