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深秋时节,多数农人已开始“休闲模式”,可娄底经开区南阳村种粮大户胡建新在抢栽油菜的同时,还忙着与邻村农户签订水田流转合同,依然十分忙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说了,要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我得种上2000亩水稻,争取拿头等奖。”胡建新微笑着说。
2013年初,刚过不惑之年的胡建新还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输变电安装工,那一年他怀着成为“种粮大户”的梦想和朋友共同承包了村里300亩稻田。但“初出茅庐”的他便遭遇了挫折,因施肥过度,稻秆长得太高,一场风雨过后都都倒在了田里,最终收成大减三分之二。为寻找种粮的高产秘诀,胡建新到处取经,走遍了乡里和双峰县的种粮大户和老种粮户。慢慢地,胡建新终于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种粮方式。
聊起种田,胡建新特别自豪,“我种粮高产优质的成功秘诀就是机械化生产和推广黄华占、农香32等良种,实行稻—油耕作制,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机械的成本和人工的成本相比一亩地能省100多块钱,2000亩下来就省20多万元!”算起机械化生产和“农废”利用这笔账胡建新显得非常开心。
与此同时,他积极引进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通过采取机插机收、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相关技术对展示田进行标准化生产,从中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推广。如今,胡建新的稻田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100%,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100%,优质稻品种推广率100%。2013—2018年,累计承包稻田5000亩,总产量近3500吨。最高亩产1600斤,平均亩产1200余斤;米质检测均达一级大米标准。
今年47岁的胡建新,是远近有名的种粮大户,2015年被授予娄底市粮食生产标兵,2016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种粮售粮大户。2018年,他扩大土地承包面积,使水稻种植近2000亩,成为湘中地区名符其实的“种粮大户”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示范户”。(杨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