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11月07日> > 第14版 > 新闻内容
金色牛山园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小 牛

  或许真是有缘,又是一个带“牛”字的乡村采风点!

  上次去了双峰一个叫“石牛”的乡下采风,就兴致勃勃,还写了一篇文章,题为《牛缘》,不仅因为那地名与我共了一个“牛”字,更因为那地方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让代表农耕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牛”,在工业文明日益挤压农耕文明的当下绽放出一种夺目异彩。

  就想,这个叫“牛山园”的涟源乡村,想必也有一种独特的“牛性”魅力?

  先了解牛名的由来。采风活动的领队向我们介绍,涟源与安化接邻处,有一座貌似巨型牛栏屋的山头,叫牛栏山;而牛栏山的不远处,又有两座生动的山头,一座形似大牛,一座形似赶牛的农夫,这就使得环绕这三座山头的涟源古塘乡,被覆盖了一种浓郁的“牛山文化”。

  我得惭愧,虽然自己名字中有“牛”,却对古塘的牛山文化缺乏了解,只听说当地诗词风盛,是正式领衔的“全国诗词之乡”,此外牛山文化还有哪些内涵,就一概不知了。

  而我们此行时间有限,去诗词之乡品咂诗情词韵显然不太可能,古塘乡政府工作人员要带领我们去的“牛山园”,便成了我们的兴致焦点。

  山道弯弯,车行缓缓,又正逢雨天,中巴车司机将车开得格外小心。车内却一片笑语,二十余名文艺家都是满身艺术细胞的人,将山道的九曲八弯与林中的雨雾蒙蒙全拽入心中那一片别致意境里,兴致自然是高得很。

  但雨竟越下越大了,车到牛山园的吴老板家门前时,已是漫天雨帘。二十几人只好全聚集在吴老板家宽敞的餐厅兼客厅里,听吴老板介绍牛山园概况。

  这位吴老板,大约五十来岁,面容憨厚,身板敦实。他说自己不算什么老板,就是一地道的农民。要说他这农民与传统概念还有什么差异,那就称作“果农”好了,反正“农”字是去不掉的。

  我们就笑,就点头,就感叹。“果农”也属“农”,却是有着浓郁的商品经济色彩了。何况这位吴姓果农的商品经济思维堪称敏锐,在上级支持下勇劈农业发展新路,经多年“荒山变金山”的奋斗,硬是将两千亩果林的牛山园打出了以“金秋梨”为主的特色品牌,如今已是年产六十万斤硕梨,获毛利五百万元的效益;而他还不满足,新近又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拓展了两千亩果地,要捋起袖子大干一番,在古塘乡雨后春笋般的果木种植户中,当一个突出的领头人呢。

  我望着这位实属农村新老板的“吴果农”,那憨厚的脸盘上,双目如炯,嘴边两条法令纹如同刀刻,布满脸庞的古铜色里分明透出一股坚韧的牛劲。心中便有深慨,中国农民素以勤劳坚毅而著称。曾几何时,他们中的佼佼者在改革开放新政下又有突出的聪慧显露,闯市场,蹈商海,将勤劳坚毅也发挥到极致,拓出一条条致富路,也绘出一幅幅乡村新貌的美图。

  一盘盘削皮切块的梨也端上来了,我们品尝这品牌响亮的金秋梨,赞不绝口。果然是名不虚传呵,个大皮薄的梨,吃起来格外的肉嫩、汁丰、味甜。怪不得好多外省人都要开着车慕名而来买梨,这海拔近八百米的梨园,正是因了悬殊的昼夜温差和无污染的种植生长环境,让梨子拥有了独特的优秀品质呢。

  听了梨园介绍,品了梨园美味,艺术家们的怀中激情更是如同火迸了。画家和书法家们纷纷在餐厅的大桌上铺纸挥笔,作画书字;几位摄影家则举着伞和相机钻进风雨中,要摄取几张云浮梨园的美景。而我们几个写文作诗的,则挑了风瘦雨细时,赶紧去山头上观望实景。

  山包如浪,雨雾似海,连片起伏的梨园便在这空濛的仙境里漂浮。虽是采果盛景已过,但我眼前仍然晃动涂满山头的金色,扑鼻而来的也是浓郁醉人的梨香,耳边竟响起古人诗句:“铁牛耕地种金钱”……心中亦有满满金色映照了。古人原诗的悬奥且不去考究,这诗句与牛山园是何等贴切。登高牛山园,我们不正是看到,一头浑身劲鼓鼓的拓荒牛,迎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辛勤耕耘在新型农业经济的宽广土地上,要拓出金灿灿的明天来!

  回到吴老板家时雨线又粗了。大家却要冒雨合影,都说市文联组织的这次采风活动太好,即便天不作美也收获不小,一定得留个纪念呢。

  也的确,文艺的根在人民,文艺的营养是生活。文艺工作者只有走进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催长艺术的活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呵!

  牛山园之行,应该给予我们以创作的牛劲。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