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保障性住房工作,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阳光分配公租房,严格监管,完善退出机制,让全市20万低收入群体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把保障性安居工程真正建设成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在娄底城西惠民小区,住户颜四平正在切菜准备午饭。颜四平18岁时,不慎从在建的房屋上跌落,从此双脚落下了残疾。他开过啪啪车、打过零工,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2011年,颜四平顺利通过公租房申请,2012年初他就住进了小区。第一批住进惠民小区的还有颜保木,住了几十年煤房的颜保木也是残疾人,他摆过卦摊、打过零工,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家”。2012年,他通过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实现了梦想。
颜保木、谭志阳等城市困难群众住进了新家,这得益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2008年,我市开启保障性住房建设。历年来,我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83672套,先后开工建设公租房(含廉租房)55249套,解决了20余万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作为市本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先后建成了罗家、大屋、城西等11个公租房小区。目前,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市房产局)为政府代建的廉租房、公租房,共计10569套,目前已经基本竣工9839套,到目前为止中心城区基本上达到了应保尽保。
同时,为实现保障性住房阳光分配,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施电脑公开摇号分配公租房,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进行电脑公开摇号,并进行全程录播。并采取“三审三公示”的方式,分配全过程接受“六公开、一监督”制度监督,确保公租房分配公开透。近年来,共清查出2635户不符合条件的租赁补贴对象和53户不符合公租房实物配租的对象。 (王友专 罗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