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11月14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酿一席芳华 泽赤子心田——娄底贤母文化研究会刘莉华的扶贫情结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于已逾不惑的刘莉华来说,娄底,并不算故乡。出生、成长在邵阳的她大半生于生意场闯荡,是个高级职业经理人,营销高手。那一年应约来娄底给一家企业帮忙。一次偶然机会,刘莉华了解到娄底老街那位被毛主席尊称为“姜母刘太夫人”——开国少将姜齐贤母亲的生平事迹,被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深深打动,对极具特色的“娄底贤母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先是发起成立“全民读书会”,后又筹建“娄底贤母文化研究会”,从生意场走向公益事,从重回报走向予馨香。

  起初的刘莉华女士只是应一位扎根乡村扶贫的好友提议,找了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集中了一些油啊米啊衣服啊去献爱心。可多次下来却发现,有的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乡里人也有尊严,不太愿接受施舍;有时是村里人很为难,拿来的大米和油不能平均分配,衣服有的能穿有的不能穿;也有发现受捐者习惯成自然了,就感到你来扶贫就是给我东西,不要白不要,直接给钱更好、一般的东西我还不想要呢。志愿者的热情,有时换来的就是一半欢喜一半愁。面对贫困村里各种各样的现象,刘莉华想了很多很多。这些偏僻而贫瘠的村落、这些人们,随着政府扶贫力度不断加大,还有各种志愿者们在同行,已住有所居、饥能饱腹、体有衣暖、手存余钱。他们的穷,在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像脚下的土地一样荒芜,穷在心灵啊!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他们缺的是脸上的笑容,是心里的太阳,是这山坳上父亲母亲的身影,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快乐,插上翅膀飞翔的勇气啊。

  接下来,刘莉华就开始组织帮扶进校园活动,润贫困学子心田行动。在涟源荷塘的左湾小学,她通过长沙一个快乐公益志愿者组织,给这个学校的学生和幼儿园孩子,每人做了一套校服;又组织其他志愿者,给了每个学生一把雨伞、一个书包和一套文具,还请市花鼓剧团做了一场演出,同时选了其中十个贫困孩子重点帮扶,每人给了800元现金。她组织“全民读书会”、“贤母文化研究会”的核心志愿者们,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及老师们将读书会开到了新化、双峰等地的贫困山村,给那里的贫困学子、留守儿童们讲母育文化,讲国防教育,讲山外的世界,讲大学的故事,讲打工父母的生活;以“全民读书会”的名义,把书送到农村孩子手上,带着城里的孩子去和乡下孩子做互动,搞比赛,给比赛的优胜者发奖品,让两个天地里的孩子实现趣味与心灵的互通,知识与视野的共融。每次回来的时候,总有孩子们问着:“我(你)们下次什么时候还去(来)?”那眨着的闪亮的眼睛把莉华女士心里的光点燃成了一团火……

  现在的刘莉华,思考的更多了。夜不能寐的时候,她想着这片土地上“国之贤母”沉淀的深厚文化传承;她想到女人们的母亲角色与孩子之间应该是怎样的一种链接——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对孩子,对家庭来说,就是一个核,那么,还有什么比改变一个女人、温润一群母亲更能将丰泽浸润到一方心田、一户家庭、一方贫瘠的呢?和读书会、贤母研究的十余名核心会员一起,她不仅走与访、鼓与呼,在许多同行者的支持下,在娄星区南垅社区建起了贤母文化研究展示厅,在娄星广场、体育公园、孙水公园或各社区及企事业单位不定期举办“娄底贤母文化”宣传展示及讲座,传播血性刚毅、勤劳智慧、诚信果敢的贤母精神,致力倡导广大女性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家国情怀。研究会核心成员、娄底经开区的民政科长肖于红,为社区的留守儿童免费开办夜校读诗习字,她结对的贫困孩子含着泪唤她“妈妈”;一名身有残障的社区女干部陈萍,回回下乡帮扶都冲锋在前,还兼职了禁毒宣传大使;一批娄底经开区女企业家、爱心人士在全区“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中认领任务,绽放风采……

  目前,娄底贤母文化研究会共有100多位志愿者,为培育娄底良好家风、扶贫扶志作出了贡献,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公益之路很辛苦,没有任何报酬、经常出钱出力,可刘莉华却走得无比坚定,她说:“就算只能改变一户贫困家庭,我做的事情就有意义。”

  正如其名,以质朴淡雅的茉莉芳华,润泽着贫困赤子心田。(刘敏 李华成)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