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8日,涟源市茅塘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户周继光在送完孩子上学,买完菜后,8点准时出现在马溪兴苑扶贫车间里。涟源市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着力为他们打造“幸福家园”。
涟源市共有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674户14482人,已100%入住。自2016年以来,涟源始终坚持“用最好的地块安置最困难的群众”,把城镇优质地段作为集中安置区所在地,安置区所处位置优越,客运站、医院、学校、生活超市近在咫尺。安置区进出公路、区内道路全面硬化,绿化、亮化、电、水、网络等全部到位,环卫、休闲娱乐设施基本到位,夜间广场舞等群众自娱自乐活动开展良好。
为帮搬迁户当好“管家”,涟源市各乡镇街道全部把集中安置点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到位,并加强集中安置区党组织建设,成立服务中心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便民服务窗口、党员活动室、和事室、档案室,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医务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服务阵地。建立了“有事请找我”服务机制,实现了群众有困难有地方解决,遇烦心事可以有地方倾诉,有矛盾有地方调解。建立红白喜事场所,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形成崇尚科学、文明、节俭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
加强后续扶持,针对搬迁对象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安置区管理员、协警、护林员、环卫、客运站等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实现了每户至少有一名就业人员的目标,有劳动能力搬迁人口就业率达到100%;建立扶贫车间促进搬迁户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集中安置点建成投产扶贫车间达到26家,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达到1200余人。通过多措并举,2018年,涟源市搬迁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080元,今年,预计人均增收1100元,人均收入远高于现行脱贫标准。
同时,为有效解决了搬迁户“种菜难”,又留住他们依恋土地的乡愁,茅塘镇、古塘乡、白马镇等10余个乡镇完成了集中安置区搬迁户菜园建设项目,共流转土地300多亩供搬迁户生产种植,其他乡镇逐步推进中。
(肖星群 周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