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 陈海洲
我虽年过八十,但爱旅游,好交友,住在城里总爱走动,公交车是我外出的首选。
四年前的重阳节,我想乘公交车找朋友外出,在公交站等车,公交司机见我是一个老人并是举“红本”的(老年优待证),看我一眼,开车飞驰而过。重阳节遇上这样的事游兴全无了,回家总是想这事:面对在人生下坡路上的老者,难道年轻人不应该拿出更多的同情、怜惜去竭力反哺吗?爱今天“老来难”的老人,就是爱明天“老来难”的自己。在心里反复想他为什么不停车?随即写下《乘车记——老年节奇遇》:
远看巴士人很少,庆幸今日出行巧。
谁知擦身飞驰过,只因“红本”举高了。
此打油诗后编入我的《闲趣》一书中,写了这首诗我心中气也消了,心想这不只是这个司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如何对待老人的问题。
四年过去了,娄底城市公交旧貌换新颜。首先是优化了基础设施,破旧的公交车,全部换了新的空调车,车里有垃圾桶,老人孕妇有爱心座位,增开了车次,新增了公交线路,有的车延长了线路,凡是居民多的地方均有公交车到达。新建站台舒适醒目,路面标牌、标志、标线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
更为显著的是司乘人员思想变了,有一次乘公交车,;车刚起动突然又停了下来,我想是不是汽车抛锚了。只见司机马上下车,从后门扶上一位柱拐杖的老者,艰难地上了车,安放座位上,车再启动行驶。又有一次从门球馆乘始发车回家,听到司机大声说:“老头子,老妈子快坐好扶好,要开车了。”车行不久,司机大声喊:“老头子,老妈子,注意扶好,车转弯下坡了。”司机的话虽然粗俗了一点,听者也体会到这是安全提示,是关心,乘车人不计较语言的生硬。
汽车礼让行人已初步形成。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自费去了西欧多国旅游,看各种汽车不仅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其他地方也礼让行人。我想中国什么时候汽车也礼让行人多好。尤其是行人过斑马线,汽车鸣喇叭催你快走,以强者自居,傲慢待人。今年娄底这座小城汽车在斑马线前也礼让行人了。这是交警的一项文明措施,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亮点。公交车是城市马路上的老大,能带头文明行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这是多大的进步?在娄底乘公交车能到达城区各地,方便、简捷又环保,这是娄底人幸福指数的提升,也是城市文明窗口新亮点。笔者又凑了四句,赞扬娄底公交服务质量的提升:
城市风景有公交,安全服务全周到。
多乘大巴空气好,新风扑面乐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