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杏子铺涟水河畔的茶埠塘,有座著名的大院,叫参庄,也叫曹家大院,因是资本家、大教授曹规参(桂生)所建,因此也叫参庄曹规参。
曹规参父亲曹福求本是斗盐人,由于在茶埠塘烧石灰,便在茶埠场建房安家。曹规参发迹后,便在茶埠塘建造了新居参庄。参庄曾是三进七横,雕梁画栋,高大气派的大宅院。
一
曹规参聪明睿智,勤于思考,刻苦学习,过目不忘,所学功课门门优秀,常被先生夸奖。少年时与潘家少爷潘岱青意气相投,结为挚友,互相学习,对社会问题共同探寻。潘岱青考入清华大学读书。曹规参也受其影响,在国内名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深造。
学成回国后,曹规参先在大学任教授。然后边任教边开厂创业。潘岱青创办菲菲伞厂,曹规参创办纱厂。因两人私交甚好,志趣相投,潘岱青便投巨资入股,两家合伙经营,纱厂生产经营的具体工作由曹规参打理。由于他在当时科技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留学,学会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因此,纱厂的生意迅速得到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长沙长康路的纱厂设为主厂,在湘潭和衡阳都创办了分厂。曹规参经常在长沙、湘潭和衡阳来回穿梭,有时还要亲赴苏州上海调运棉纱。
在曹规参的经营下,纱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那时正值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正在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孙中山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朝统治,民国初年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权,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民生凋敝,生灵涂炭,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为了拯救中国,也在黑暗中苦苦探索。
毛泽东是当时湖南革命运动的开拓者。他深入工厂和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因此多次来到曹规参的纱厂。由于接触次数增多,曹规参被毛泽东的救国救亡的热情所感染,逐渐对革命事业有了关注和兴趣。
因此,毛泽东在曹规参、潘岱青的湘潭纱厂大门上题下了有名的对联:织尽天下 布满九州。
潘曹两家与毛泽东的交往,皆为杏子铺老人所传,并未见诸史实。今录入文中,只是因为坊间所传。
纱厂在曹规参经营下,发展达到黄金期,事业蒸蒸日上,生意财源滚滚。他便在杏子铺老街的旁边即茶埠塘,建起了规模宏伟、高大气派的参庄。
据潘一民先生(潘岱青儿子、中国科学院专家)跟笔者在微信中说:“当年爸曾领我去杏市附近桂生伯伯的新家去过。很洋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一间房室都挂一块排子,标着餐厅、寝室、书房等。”
为了家乡田土的灌溉,曹规参投入巨资,修建水渠,架设水车,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因此这里的小地名也叫“筒车埠”。村民借此来纪念曹规参的功德善举。
曹规参由于操劳过度,身体多病,加上受到失去爱子的打击,便于1946年溘然长逝。一代豪杰壮年离世,令人唏嘘叹息。
二
曹芳震(亦名芳镇)生于1913年5月10日,是曹规参的长子。
曹芳震天资聪颖,发奋学习,以全省第一的优秀成绩考入湖南大学。他接受新思想的洗礼,立志报效祖国,在湖南大学学习航空机械,毕业后拒绝了民航公司的高薪聘请,转入中央航空学校学习飞行继续深造,毕业于六期一班驱逐兵科,任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四中队少尉队员。在淞沪会战时,他提前结束蜜月婚假,忍痛告别娇妻李兑承(涟源县杨家滩人,湘军将领李续宾五代孙女),毅然决然地走向战场。他曾参与淞沪会战等大小战役数十次,与同僚合力击落敌机六架,屡立战功。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十二日,日军飞机突袭首都南京,曹芳震奉命起飞迎敌,在激战中不幸阵亡,壮烈牺牲。
国民政府追授他为空军中尉,颁发抗日英雄纪念勋章,把他的尸骨埋葬在南京航空烈士陵园,把他名字刻在抗日阵亡将士英雄纪念碑上,并给予家庭10000大洋的抚恤金。1988年11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授曹芳震为“革命烈士”!
曾有人回忆说:他和妻子一个是空军雄鹰,一个为名门淑女,人们都道“佳偶天成”。在结婚典礼上,曹芳震向来宾和亲友致词:“吾平生有三个纪念日:一为航校毕业,此乃奠定吾献身空军之基础;二为结婚,即今日也,为吾家庭生活之起点;三为血洒长空,效忠祖国,是我人生之终点。”并郑重其事地说:“此日即将到来,亦必到来!”新婚典礼出此言辞,有交口赞叹者,亦有迷惑不解者。是夜,烛影摇红,月华如水,夫妻共诉衷肠。李兑承因日间听得不吉祥之语而愁然不乐,曹芳震极力劝慰道:“抗敌御侮,是军人之天职。有战必有死亡,这不能不有所准备。”并说:“男儿报国,万死不辞!唯念万一不幸,你孤苦伶仃,我在九泉之下亦心神不安。”李兑承知书识礼,深晓大义。她泪水纵横,点头应允,表达勉励丈夫为国奋斗的心意。
万万没想到,竟一语成谶,不久曹芳震英勇牺牲,令人叹息!
宋美龄女士在日记中曾提到曹芳震不幸殉难的情景。
她将这篇日记取名为《中国在空袭下》,发表在当年的美国《Forum》杂志上,借此表达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和揭露日寇的生杀予夺。西方国家人士也通过这篇文章了解了中国的抗战,对身处日寇铁蹄下的中国人民深表同情和支持!
那年他才二十四岁,正是风华正茂时!英雄不朽,浩气长存!
有诗赞曰:
长空雄鹰斗寇顽
一腔热血染江关
英雄壮举留史鉴
卧作江河立作山
曹震芳牺牲后,妻子李兑承在长沙执鞭任教,1948年参加解放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
曹芳震牺牲后,祖父曹福求悲痛欲绝,为了寄托哀思,把10000大洋的抚恤金买了五十亩田。他的观念里,田是命根子,家中有田才有依靠,有田才能家业昌隆。
而曹规参己预感到中国革命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劝阻父亲不要买田,以免引祸烧身。并用曾国藩家训之言,劝阻父亲少给儿孙买田,多让子孙读书,以书香传家,百世不衰。曹福求思想守旧,不听劝阻,说是“长孙的钱,买点田,万万年。”
令曹福求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用长孙的抚恤金买的田,害了子孙。解放后进行土地改革,在家耕作田土的曹伏参(曹规参弟弟),因田土过多,划为地主,在运动中遭到批斗,后来群众念及参庄是抗日英烈之家,才格外照顾,不再对他进行批斗。
这时的参庄大院已收归人民政府管理,用作杏子区粮食仓库。
曹规参一世英豪,其儿女皆为人中龙凤。
小儿子曹伯祥,曾任山东省委委员、农科院院长。
大女儿曹伯训,山东省济南市高级干部,宋希濂侄媳。
小女儿曹伯兰,广东华南机械厂厂长,某军军长之妻。
有人赞曰:
富康之家,英才辈出。书香传承,百世荣昌。
(陈小阳 曹冬初 曹春初/口述 周伟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