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在双峰(当时属湘乡)发生了著名的青树坪战斗。在永丰、青树坪和界岭等地,白宗禧的桂军与林彪的四野部队发生了一场遭遇战,由此拉开了衡宝战役的帷幕。青树坪战斗造成四野渡江之后的一场失利,钟伟的49军146师和145师牺牲的英烈达到1000多人以上。
在双峰县甘棠镇四方村盐井棋盘山,解放军四野41军122师365团与白宗禧的残余桂军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曲波、史成玉、曹金录、吕自强等十一名烈士在此牺牲。我爷爷和奶奶这一辈是这次战斗的见证和传述者,从他们断断续续的回忆和记述中,可以了解这场战斗基本情况。
棋盘山烈士墓坐西北朝东南,由五角星石雕和碑身和基座三部份组成,二层基底用青石组成,碑高3.3米。纪念碑的正前方面壁上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两侧面壁上分别刻着“挥泪继承革命志,誓将遗愿化宏图”及毛主席语录“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几个大字。背面刻着战斗经过及在棋盘山战斗中为国捐躯牺牲的曲波、史成玉、曹金录、吕自强等十一名烈士的英名。
1949年8月中旬,青树坪战役打响后,白宗禧的国民党军残部向宝庆方向逃窜,国民党部队为了扼守通向宝庆方向的交通要塞,驻扎在棋盘山及双峰与邵东交界村新圭村附近。因棋盘山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狡猾的国民党部队在半山坡制高点修筑了防御工事及瞭望台,并在棋盘山设伏,掩护大部队匪军向宝庆方向撤退。
四野41军122师365团(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11师32团)原驻扎在永丰一带。在师长田维杨的指挥下,365团从永丰往西经甘堂铺往宝庆方向追击国民党残余部队。白宗禧的桂军部队素有狼兵之称,大部份都是一些南方的广西子弟兵。在东北野战军推枯拉朽的解放浪潮中,此时的白匪桂军如丧家之犬一路向西往宝庆方向逃窜。
因49军146师、145师在青树坪战斗中受到重大损失,故团部派3营8连侦察排提前到盐井铺一带活动。侦察排分两批驻扎在落水岩边的双崖洞和青龙洞,都是早上和黄昏时候出来侦察敌情,两个洞内都有烧火做饭的痕迹,青龙洞当时的岩壁上还印着几个五星印记及洞内遗留下来的的一些铜弹壳。
一天早晨,笔者爷爷去地里收苞米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逼迫着给白匪部队挑军用物资赶路。缠着三寸金莲小脚的奶奶还到处打听爷爷的下落,急得双眼泪流、惶恐不安,最后只有听天由命了。桂匪部队又沿途在十字路新圭村附近抓了一些壮丁,爷爷他们一起帮着国民党挑担子,目睹国民党兵一路抓鸡抢鸭,胡作非为。爷爷亲眼目睹匪兵在一个壮丁脚上开了一枪,吓得大家胆颤心惊。第二天到邵东廉桥的黄泥冲附近时,爷爷趁国民党兵不备逃了回来。奶奶抱着回来的爷爷放声大哭,百感交集,庆幸不已。
几天后,盐井铺老街一带来了几个操着北方口音的磨刀匠,待人非常热情,还帮着老百姓挑水砍柴,并很和气地跟大家拉家常。当然也会打听盘踞在棋盘山的国民党兵的情况,告诉乡亲们全国即将解放的消息。解放军走后,村民在自家的苞米地里,发现在每一个取走的苞米壳里都有一张钱币,每一丘摘了菜的田边都有几块银元。村民奔走相告,说这支带着红五星的解放军就是穷人的部队,专为穷人们打天下和谋幸福来的。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战争的阴云越来越近。青树坪大战的消息也传到了我们村上的老百姓这里,百姓人心惶惶、深感不安。为了安全起见,我爷爷和奶奶把7岁的大伯和父亲藏在房间里的地窖里。父亲哪个时候还只是个14个月大的小孩子,是坐在哪种木头童子车里面,什么事也不懂。大伯隐约知道要打仗了,可他后来却说一点都不感到害怕,可能是年龄太少的缘故,可他却清楚地记得哪个炮声隆隆的晚上。
没过几天,解放军的炮兵部队拉来了大炮架在对面鸡公石山上。战斗在1949年10月2日午夜时分打响。一轮炮轰之后,解放军向盘踞在棋盘山阵地的国民党部队发起冲锋。面对是虎又是狼的桂军部队,战斗非常激烈,在手榴弹轰炸声中,不断有人受伤和倒下。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解放军毫无惧色,勇敢向前,敌人架起轻重机枪压制解放军的连续冲锋和进攻。122师365团3营8连长曲波带领战士在冲锋中中弹倒下,牺牲在山脚下。
因为解放军不同的部队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冲击,天亮后,才发现狡猾的大部队敌人丢下几十具尸体从新圭村往十字路方向偷偷溜走了,导致解放军友军部队误伤了不少。解放军部队留下卫生员和后勤人员后,立即向西追击,在十字村和姚家村又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在后来的战争中,这股逃窜的桂军部队大部份被消灭在随后的衡宝战场上,10月3日棋盘山战斗结束,双峰全境解放。就在两天前,在隆隆的炮火声中,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天亮枪炮声停息后,一些胆大的盐井村民在棋盘山帮着解放军部队打扫战场。因战斗太过激烈,有部份牺牲解放军战士只能凭着帽子上的红五星和脚上的军鞋来辨认。清点出来的解放军牺牲战士共十一名,除连长曲波外,还有史成玉、曹金录、吕自强三人身份得到确认,其它7位战士无法找到记录身份的铭牌。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烈士们被安葬在四方牌上。一位后勤处的排长带着战士及一些伤员朝着战友安葬的地方敬了一个军礼,然后朝着大部队方向追赶而去了。《双峰县志》对此次战斗也有较详尽的记载。
1973年,当时的山斗公社组织修建了烈士纪念碑,供后人凭吊纪念先烈。2013年,盐井烈士墓被评为娄底市文物保护单位。
从小学记事起,每年清明节前后,乡村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烈士墓扫墓、献花圈,大家排成行列队在烈士墓旁,聆听老人讲述战斗年代的那段故事。每年,双峰县及乡镇政府以烈士墓为基地,会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这段光荣的历史,弘扬英烈的光辉事迹。
(周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