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底 陈海洲
柳嫂今年67岁了,在我们村里名气有点大,一不是她当过村官,二不是她有名人背景,只因她嗓门大,爱帮人,全村谁家有红白喜事难事她都爱帮着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不收分文,更为人知的是她的山歌、童谣多而好听。
柳嫂真名柳时英,从新化远嫁娄底,丈夫李宗枊,人们不约而同地叫她枊嫂。近年来,村里邻居红白喜事她一般不参加。她说人老了莫去逗人嫌,乡邻还是“三请诸葛亮”,请她出谋划策。
柳嫂生有一女一男,二十多岁生了女儿,到四十岁才喜得儿子取名松林,丈夫62岁病故,女儿早已出嫁,她和儿子一家相依为命,松林23岁与同村小惠结婚,婚后第一年生了个女儿,第四年又生了儿子。小惠生了儿子不到四个月,就与丈夫一道去浙江打工了。
小惠看着胖嘟嘟还只会笑的儿子,心里舍不得,临别时,她在儿子小脸上亲了又亲,然后含着泪出了门。“妈,宝宝就交给您了,我们走了……”小惠对婆婆说。“放心去吧,宝宝是我的孙,我会把他养得好好的。” 柳嫂大嗓门说。
松林和小惠走后,柳嫂把宝宝喂饱了奶放到摇篮里,一边摇一边轻轻地唱:“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一会儿宝宝就睡着了。
有一次小孙女从外面哭着回来了,柳嫂怕哭声吵醒熟睡的宝宝,立马抱起孙女往外走,口里唱着“哭脸巴,想黄瓜,黄瓜未开花,摘片叶子打汤呷……”
有一天,柳嫂正在给宝宝哼着童谣,松林打来电话问她:“宝宝长得好吧?”“长得好,长得好。你看,他快能站了,说不定你们过年回家时,他就能走路了。”每周松林小惠一定会打电话回来问宝宝和女儿的情况,有时孙女在身边,松林夫妇还要听女儿银铃般撒娇声。看着电话两头的父女、母女俩欢乐劲,柳嫂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她每次接电话时,从来没有听到松林问一声牵着大的抱着小的辛苦度日的娘,只问宝宝姐弟好不好,好像自己是个请来的女工……
有一天柳嫂给宝宝喂奶,不知怎么的,宝宝就是不吃。柳嫂摸摸宝宝的额头,觉得滚烫,于是请邻居一道,立马将宝宝送到医院就诊。柳嫂打电话告诉松林夫妇:“宝宝感冒了……”“妈,您怎么搞的?”还没等柳嫂说完,松林就埋怨起来,“怎么让宝宝感冒呢?”柳嫂握着话筒,一时不知再说什么好。
宝宝经打针喂药很快出院了。
窗外高大的香樟树上,有一对喜鹊在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俗话说:“喜鹊叫,好事到。”可柳嫂的心情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时,熟睡的宝宝突然醒来了,大声哭了起来。柳嫂连忙跑过去,扶着摇篮慢慢地摇,望着窗外还在喳喳叫个不停的喜鹊,一边摇,一边轻轻地哼着:“花喜鹊,尾巴长,忙忙碌碌造新房。生儿育女真高兴,娶了老婆忘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