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年伊始,学习强国“湖南学习平台”以《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湖南娄底文化事业发展综述》对我市蓬勃发展的文化活动和现象进行了全面推介,全文分为《幸福》《传承》《崛起》,本报本期刊登《崛起》篇章。
关键词:崛 起
说起三年前的一次进京演出,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周钟鸣至今仍激动不已:“连演两场,每场都响起数十次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周钟鸣说的是以我市历史文化名人谢振定火烧和珅的一品官车为原型创作的大型历史廉政湘剧《烧车御史》。2016年,《烧车御史》做为我省唯一入选剧目,入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在中国评剧大剧院连演两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该剧在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夺得田汉大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获湖南省廉政文化优秀作品一等奖。
《烧车御史》是我市坚持传承创新,持续开展精品创作的成果之一。近年来,我市把实施艺术精品工程做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不断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倾斜支持。全市宣传文化部门立足湘中地域文化特性,切实加强题材规划,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及评价激励机制,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全面推进当代文学提升工程、书法美术摄影创作工程、音乐舞蹈精品打造工程、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网络文艺发展工程、基层文艺繁荣工程、文艺人才培育工程等七大工程,引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生动笔墨讴歌现实生活,以工匠精神悉心雕琢打磨,以传承创新推动文艺创作,在此背景下,一大批“有筋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精品力作脱颖而出。《村官是个堂客们》在第八届中国映山红艺术节荣获金奖第一名,《花落花开》曾应邀赴中央党校演出获中宣部、组织部、文化部各级领导高度称赞,《乡里乡亲》《这方水土》等剧目唱响大江南北,接连捧回“五个一工程”奖、“田汉大奖“等奖项;《公仆》《涟水边》《你的手儿很温暖》等多首作品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钢之魂》获湖南省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湖南第四届艺术节“田汉大奖”。《遥远的天熊山》《马东的假期》等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30集电视连续剧《刘海哥的爱情故事》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节目黄金档播出;音乐舞蹈创作近5年在全国各类大型文艺、音舞汇演比赛中获金银铜奖28项;书法艺术创作精品迭出,百余人次的作品入展中书协举办的“国展”,在2018年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书法美术摄影比赛中,全市美术书法作品获“齐白石艺术”奖5个,占该奖项总数的四分之一。
百花齐放的文艺精品,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品格气象与精神风貌,折射出娄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勃勃生机,娄底文化现象声名鹊起。继王憨山之后,娄底还涌现出了邹传安、曾彩初、颜家龙、鄢福初、刘广文、傅国钦、曹明求、康移风、袁又琦等一大批知名文艺大家。目前,全市有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140余人,省级1400余人,市级4000余人。文艺创作、文艺惠民、文艺人才培养等均走在了全省前列,成为湖南文化星空里一道亮丽的景观。
风生水起,革新激荡。作为“十三五”时期娄底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一路高歌猛进,与文化事业联动发展。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黄金产业”。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因势利导的力度,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并建立了市级领导挂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重点文化旅游景区的联系制度,出台了《娄底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四年行动纲要》《娄底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考评指标体系》等文件。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我市以文化产业提质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名家、产业名企、创意名品、特色名园、文旅名镇”文化创新五名工程,着力构建了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任务指标、要素保障、品牌打造体系和考评奖励体系,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让我市众多文化产业项目“井喷”而出。在万宝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形成了以陌陌、抖音为代表的视频直播产业,入驻文化企业160多家,其中陌陌科技及多家直播企业带动园区直播板块注册企业100余家。在新化,通过实施“新化文印产业创新品牌建设项目”,建设了文印产业园,并将打造占地面积283亩的文印会展中心。新化梅山民俗文化村、国藩溪砚、娄星区成彬生态农业文化观光园、冷水江资江风景文化旅游度假区、涟源博盛生态文化园、双峰梅仑山文化产业园、新化奉家古桃花源文化旅游度假区、新化天门土坪文旅综合体等文化产业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书画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文化会展经济、文印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形态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娄底区域经济版图上。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创意、文化与农业等的跨界融合发展,演绎出了娄底市文化产业的万象千姿。
据统计,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不足30亿,至2018年增加到73.1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2.35%,增加到了2018年的4.75%。全市达标入统文化企业由2012年的不到80家,至2019年6月达到244家,实现营业收入51.34亿元,对外文化贸易增速每年保持在20%以上。
活力涌动的文化之水在“润物无声”之中“以文化人”,让一方民众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让前行的娄底充满韵致和力量。不负梦想不负时代,文化铸魂,娄底劈波斩浪再出发。
(邓志文 段凤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