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1月16日> > 第17版 > 新闻内容
风雨柏荫堂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坐落在双峰三塘铺东合村的“柏荫堂”是一代茶商戴海鲲于1934年所建,以彰显和感恩母亲的“柏舟清操”。

 

  1

  带着难以言喻的心情,第一次来到“柏荫堂”,这个魂牵梦绕的老房子,我终于见到你了。

  “柏荫堂”对我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但我对“柏荫堂”这个名字,倒印象深刻,只因为在奶奶的故事里,常常有她。

  “当时门前无通行的大路,所以建筑材料都是从河对面用船运过来,再转运上岸。”这是奶奶故事里的原话。

  “柏荫堂”的后门少一个角,邻居当时不同意对换土地,放言,就算用黄金铺在地上也不愿意对换。”还是奶奶故事里的原话。

  有人这么固执,也有人这么执着,这场注定了的拔河,究竟谁是最后的赢家?我只想看看,这是不是真的。

  2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十来岁的样子,却常能穿上一些远方寄来的旧衣服。奶奶总说:还是球香惦挂你们,衣服全是“柏荫堂”球香表姑姑寄来的。

  球香表姑姑不在了,三姑奶奶更不用说了。别说是我,连我爸都没见过她。

  总觉得奶奶的故事太遥远,太灰暗。

  有时,我会带着温情去幻想,心里总是把那些过往的故事,想像成不同的颜色。青黄蓝,蓝红青,每种颜色只多加一点就会有差别……我很纠结!为什么会这样?

  “柏荫堂”到底是何方神圣?

  3

  我来了,轻轻翻开她的面纱。

  “柏荫堂”是中国茶业一代名商戴海鲲于1934年所建。

  戴海鲲3岁丧父,幼小的他依靠母亲刘氏佣工及二伯父的资助长大。

  在传奇的人生中靠经营茶叶致富,资金积累雄厚,后出巨资在老家双峰三塘铺东合村建造了命名为“柏荫堂”的这所清民风格的大宅院,以彰显和感恩母亲的“柏舟清操”。

  1950年秋,戴海鲲在香港定居,将茶叶销往欧洲等世界各地。1965年过世后,子承父业。1988年由戴海鲲哲翤后人戴宗伯将“柏荫堂”捐给双峰县人民政府,哲翤戴丽英捐款142000元,后改为学校,是湖南省“不可移动”保护文物。

  4

  我现在才知道,奶奶为什么说得这么清楚。

  我的姑奶奶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她是戴海鲲的伯母,她住的时间,比主人住的时间还要长,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小时候,每当远在美国、贵阳、新疆的表姑姑们寄来东西给奶奶时,我奶奶逢人就说,是“柏荫堂”的球香三姐妹寄来的。

  长大了才搞清楚,她们三姐妹是戴海鲲的堂妹,小时候一直住在那里。

  奶奶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是爷爷在一个漆黑的晚上,把她们三姐妹送走的。

  她们三姐妹当然记挂这个唯一在世的舅舅,寄钱寄物是常有的事情。

  5

  2009年,球香表姑姑的大儿子吴斌回来祭奠她的外婆,找不到回家的路。

  父亲陪着他,找到了三姑奶奶的坟莹。吴斌双眼盈泪,这是他第一次回乡寻根问祖,也为祭奠她的外婆。

  祭奠完,他在外婆的坟莹上捧了几棒土,包在手帕里带去贵阳,慰藉她的母亲。

  父亲说,球香表姑姑好想回来看看,年龄大了,走不动了,对“柏荫堂”的思念却从来没有改变。

  没多久,球香表姑姑也走了。

  6

  在风霜雪雨的摧残下,“柏荫堂”成了危房,一把铁将军锁住了她斑锈的心。

  我沿着“柏荫堂”的门楼、正厅、厢房、杂物间、外围墙转了一圈。

  处处断垣颓壁,晓风冷月。

  沧海桑田,我究竟在寻找什么呢?要找什么呢?

  ……

  房子老了,我在努力寻找她的痕迹。

  那些曾经逝去的岁月,那些带给主人无比荣耀和辉煌的茶叶呢?

  细细抚摸石材上的雕纹。她已经遗忘过去,她根本不在乎曾经发生过什么,也不怕别人去窥探她的过去,徒留潇洒,屹立在沧桑的岁月中。

  在岁月的洗礼下,消失其原有的功能性后,又被人为地赋予了“生命”的废墟。朗朗的读书声传来,却给人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聂超群)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