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后恶露不尽。产后恶露是指生完孩子后,随子宫蜕膜脱落经阴道排出的分泌物。恶露有血腥味、无臭味,持续约4-6周。开始为血性恶露,颜色鲜红,持续3日;之后出血减少,颜色淡红,持续1-2周;然后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数增多,变为白色恶露,约持续3周。绝大多数恶露不净是生理性现象。在产后42天后恶露不尽,需要高度怀疑有没有胎盘残留或者妊娠的滋养细胞肿瘤,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治。
对生理性产后恶露不尽的应对措施:注意产后营养,主食、肉蛋奶、蔬菜、水果都要吃,以加速子宫恢复;坚持哺乳,经常下地活动,都有利于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缩短恶露时间;在床上休息时要仰卧与俯卧位交替,以减少后位子宫的发生,利于恶露排出;保持阴道清洁,勤换卫生巾,保持清爽,暂禁房事,防止发生感染。
2、乳头疼痛与乳头皲裂。产后导致乳头疼痛甚至乳头皲裂的主要原因是给宝宝哺乳时,宝宝含乳姿势不良。乳头皮肤薄而娇嫩,如宝宝不能含住大部分乳晕,而只用小嘴巴叼住乳头时,用力吸吮就会不断牵拉乳头,摩擦乳头的皮肤,导致乳头疼痛。长期维持不良的吸吮姿势,反复多次刺激后,就会造成乳头皲裂。此外,宝宝含乳入睡,使用肥皂、酒精等含干燥剂的洗液擦洗乳头,或是新妈妈乳头过小宝宝强力吸吮等,都有可能造成乳头皲裂。
应对措施:喂奶时,要让宝宝含住整个乳晕,不要只含乳头,如果姿势不对,要重新调整。每次哺乳后,可挤出几滴乳汁涂抹在乳头、乳晕上,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已经发生乳头皲裂,可将乳汁或乳头修护霜涂于患处。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市面上有种乳头保护罩,用于乳头疼痛、乳头皲裂时的防护,这种保护罩对乳头小而导致的乳头凹陷效果更好,可尝试使用。
3、产后多汗。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调节现象。怀孕以后,随着激素水平的升高,肾上腺功能旺盛,基础代谢加快,血容量增加。而孩子出生后,产妇的新陈代谢活动和激素水平会显著降低,机体也不再需要如此多的循环血容量了,于是启动调节机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去,所以刚生产完的新妈妈不仅尿多,而且身体出汗严重。
应对措施:月子千万别捂,建议新妈妈穿舒适透气的衣服,室温保持在24℃左右,并适时打开门窗通风透气,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体即可。新妈妈要随时擦汗,出汗多,如果不小心吹到风确实很容易感冒。要勤换衣服和勤晒被褥,多喝水补充体液,可在水中略加点盐,保证体内电解质平衡,多喝汤水也有助于乳汁充盈。
4、产后掉发。产后掉发一般都是产后体内激素重新调整导致的生理现象,在产后6-9个月会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脱发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1、谷维素等,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合理膳食,进食易消化的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和富含铁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海产品、豆类、蛋类,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食物;也可以经常用木梳梳头,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5、产后便秘。引起产后便秘的原因:一是缺水,产后出汗多,喂给孩子的奶90%都是水。二是营养膳食不当,中国妈妈坐月子,吃的主要是鸡鸭鱼肉。三是缺乏运动。产妇应尽早下床活动,以刺激肠道蠕动功能。每天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喝一些蜂蜜水,进食一些汤水食物,以促进肠道蠕动,润滑肠道及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失去的水份。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液体石蜡20-30毫升或麻仁润肠丸通便。
6、腰痛。有很多新妈妈产后感觉腰痛,原因是妊娠以后,随着胎儿长大,孕妈妈的腹部逐渐向前突出,重心前移,腰部肌肉张力增加。产后,重心又恢复到孕前状态,但关节、韧带还处于松驰状态。如果新妈妈在哺乳时姿势不够正确,或者长时间抱小宝宝,都会使腰部肌肉紧张,易于疲劳,加上新妈妈产后运动较少,腰部肌肉疲劳后产生的乳酸会在局部堆积,从而产生酸痛的感觉。
应对措施:产后早日下床活动;哺乳时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抱宝宝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休息时可在腰部垫一个舒适的枕头;产后尽量睡硬板床,可以在床上加一个薄垫子,厚度不超过10厘米。尽量多变换睡姿,多侧卧位,不要长时间仰卧位,避免经常弯腰,经常使用的尿布、纸尿裤、爽身粉及其他常用物品,都要放到妈妈不弯腰即可伸手拿到的地方。
7、头痛。新妈妈头痛也很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分娩时的紧张、担忧等因素,也有分娩过程中急性失血,分娩后室内密不透风,以及为了照顾宝宝而休息不好等。
应对措施:舒心的月子环境很重要,空气要清新,室内温度要适宜,家人要多些笑脸。多亲近小宝宝,看到宝宝无忧无虑的小脸,也能把烦恼抛到脑后;注意休息,睡眠时间要充足,头痛时睡上半个小时,可有效缓解;锻炼和冥想很有效,锻炼可使大脑供血充足,冥想可让血液循环顺畅;如果头痛比较厉害,用手指按压太阳穴、风池穴,按压片刻,可适当缓解头痛。(肖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