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段汉中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呈现出了稳步向好的态势,但依然最吃劲、依然不能有丝毫松懈。即使缩小了社交圈、活动圈,每天也有海量的信息传来。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做着自己的判断,欣喜、悲愤、担忧,各种情愫充盈胸间。这应该是我们每一次面对重大灾难、重大考验时的常态。
越到关键时刻,越需要力量支撑。越到最吃劲的时候,越需要阳光透过暗色给我们以温暖。
力量从何而来?温暖怎样去获得?远方战“疫”中的人和事固然能给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向好的态势能让我们安心、放心,白衣天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姿态让我们刻骨铭心。但真正让我们为之动容的,恐怕还是那些我们能够亲眼看到、亲身感知的人和事。
是的,耳闻目睹、感同身受的人、事,才是左右我们思维、情感的“硬核”力量!
为了表达“抗疫有我”、“与子同袍”的情怀,我所在的单位发起了一次募捐活动。这是“大敌当前”的常规动作,九八抗洪有过,汶川地震有过,原本是不值得特别关注的。让我这个老干科负责人没想到的是,这一次,退休老同志、老党员们的响应会如此热烈、积极!
有一位老领导,他自己得有帕金森综合征。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些天他妻子又在医院抢救,每天的医药费就上万元,医院两次下了病危通知书。这让他够揪心的了。但他看到募捐倡议后,一定要捐款。他女儿女婿都是我单位的干部,完全可以托女儿或者女婿转交。但他老人家说什么也不同意,硬要自己亲自送来。看到他颤颤巍巍的样子,一种感动无法抑制地在我内心汹涌。
还有一位老领导,年近九旬,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自己身上的病痛多如牛毛,行动非常不便。但是他得知单位正在募捐的消息后,说什么也要参加。自己走不动了,专门委托儿子送来500元善款。握着那滚烫的纸币,仿佛握着一颗滚烫的心啊。
我单位两百来号退休老同志,有回农村老家安居的,有随子女长居外地的。对这些老同志,我们平时除了多一点问候,无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温暖。但是,他们知道要捐款后,二话没说,纷纷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等各种途径将钱打了过来。有位常年随女儿住在深圳的老领导,八十好几了,从女儿口中得知消息后,马上捐款500元。还特别叮嘱女儿,一定问清楚,500元够不够,不够再捐。
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退休老同志的这些举动。到了五十几岁,我这个年纪,就能理解了。这些老党员、老同志都是为国家建设立过汗马功劳的,他们对祖国的发展耳闻目睹,对祖国的伤痛感同身受,对祖国的未来寄予厚望。他们更能理解共产党员意味着什么、国家干部的使命责任是什么。面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们除了珍惜,就是千方百计为之添砖加瓦。也许,他们在位时,彼此之间有过不愉快。但是,一旦面对举国遭受的灾难,他们的意志和行动是如此的统一协同。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祖国母亲不能有任何闪失!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老同志们危难时刻显现的这种担当、情怀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有了这种担当、情怀,莫说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再大的灾难也能击退。
疫情是面照妖镜,一切的妖魔鬼怪都在这面镜子前露出了原型。疫情更是一种粘合剂,将全体国人的心紧紧粘结到了一起。不管你是高居庙堂还是屈居江湖,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心底都迸发出了一种别样的情感和力量。
因为一次捐款,因为老同志们的大爱无疆,我的内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笃定、更加强大。我深刻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感动,我分明看到了来自他们的美好。这种感动与美好,有一种更逼真、更踏实的内核。这是我们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可以“复制粘贴”的精神力量。
我们习惯了美丽的风景总在远方,总以为英雄离自己十万八千里。其实,蓦然回首,我们会惊异地发现,伟大出自平凡,感动就在我们身边,力量就在我们身边,英雄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