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峰县九峰山森林公园山脚下的古城村,村民们有一位交相称赞的贴心人,他就是双峰县公安局石牛派出所驻古城村辅警王葵。村民们说,王葵的电话就是他们心中的“110”。这一天,我们走进了石牛大山,走近了“泥腿子”辅警心中的丘壑与山河。
村支书:抗“疫”多亏有王葵,邻村都来请他帮忙!
古城村是王葵的家乡,也是他的驻点村。九峰山风景宜人,从正月初一开始,有许多游客前来观光烧香,疫情期间,还有的市民觉得在家很闷,想上山来透透气。王葵忧心着疫情传播风险,在通往景区的道路上与村支两委一道对游客进行劝导。他苦口婆心地宣讲政策、掏心掏肺地解释劝说,赢得了游客的尊重与支持,仅正月初四当天就劝返178台车辆。
抗“疫”初期,防范物资短缺,很多工作千头万绪却又“无米下锅”。王葵和志愿者们主动通过微信、电话与古城村党员、知名人士联系,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累计获捐财物2万余元。虽然自身条件并不优越,但王葵还是自购体温枪、带头捐款,与志愿者一起逐家逐户发放口罩。
疫情防控形势一度严峻,县防控指挥部命令需及时传达到每家每户。王葵和志愿者利用短信、微信、村村响、宣传车、小喇叭等方式,向古城村16个村民小组210余户村民进行宣传教育。他们戴着口罩、举着红旗上路入户宣传,动员村民们不聚会、不聚餐、不聚集、不串门、不走亲、不打牌,禁办延办红白喜事。古城村辖区是两条深六七公里的山冲,见大家走得脚都起泡了,王葵一声不响地买回车载喇叭,把自己的私家车改装成宣传车,免费入村组、农户开展宣传。
村里的消毒工作原来依靠的是一台农用喷雾器,争取到援助资金后换成了更先进的弥雾机。鸟枪终于换成了大炮,但这个二十多斤重的大家伙着实有些难扛。王葵动员村里搞养殖的同学王志聪开着他的农用三轮车来支援抗“疫”,一个电话,王志聪就过来了。王葵穿上迷彩服,扛起弥雾机,坐上三轮车副座,这下别提有多给劲了!
每天,王葵驾驶宣传车刚一停下,又坐上“消毒车”到全村公路沿线、公共场所消毒,还要进行日夜巡逻,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古城村购买了消毒设备的消息不胫而走,九峰山庄、天津村等邻村都来请王葵帮忙上路消毒,尽管已十分疲惫,王葵却没有推辞,微笑着忙碌在邻村的组组户户,为乡亲们送服务。古城村村支书王长城感慨地说:抗击疫情,多亏有王葵!
村民:“王葵宝宝”别难过,我们挺你!
王葵土生土长在古城村,曾是乡村赤脚医生的母亲经常背着药箱走村入户为村民诊疗,王葵因此熟知了村里的角角落落,熟悉了村上的父老乡亲。
16岁初中毕业后,王葵了解到电子商务的概念,很感兴趣。没有现成的老师,他就通过网络自学,开起了淘宝店。除了卖自己的商品外,他还免费给村民们代销笋干、梅干菜、红薯片等农产品,手把手教全村的男女老少网上购物,时髦些的村民时兴地称他“王葵宝宝”。
村里81岁高龄的罗贵娥老人只有四个已出嫁的女儿,没有儿子,一个人守着一栋房子生活。罗奶奶的家成了王葵时常惦记、经常走动的地方。疫情期间,王葵的手机也成了罗奶奶远在广东的小女儿的热线电话。王葵在电话里告诉罗奶奶女儿,罗奶奶的口罩已经备好了,家里吃的东西也充足,不要挂念。
好脾气的“王葵宝宝”也有发怒的时候。疫情期间,有村民怀着侥幸心理聚集打牌,其他村民悄悄地向王葵举报。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王葵总是叫上所里的几位辅警兄弟一道第一时间赶到。见到王葵出现,大家都会马上收场。碰到有屡教不改的村民,不管是叔叔伯伯、还是大哥大婶,王葵也会“不讲情面”地警告、训斥。
“王葵宝宝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挺他!”2月19日晚,古城村网格微信群里起了风波。村民李某说没有收到口罩,认为王葵做事不公平,在微信群里破口大骂。尽管王葵和志愿者一再解释,已经按人头分发到了其丈夫手里,还是闹得很凶。这时,网格微信群里的村民一个个按捺不住了,纷纷为王葵打抱不平,“农村工作难干,王葵辛苦了”!
与我们说起这段时,王葵有些哽咽,他说:穿上这身辅警的服装,就要有公家的立场,有人不理解、有意见他不管,该做的就要做,该说的就要说,只要绝大多数村民们都支持着“王葵宝宝”,那就值了!
派出所所长:王葵的手机是村民心目中最快捷贴心的“110”
去年4月,村里养鸭人王菊秀和王爱光的鸭群里死了一只鸭子,谁都不认地上的死鸭子,认为对方鸭群里的活鸭子才是自己的,吵得不可开交。“快打电话给王葵!”旁边的村民只剩一个主意。一根烟的功夫,王葵骑着摩托车过来了,“叔、婶,死了的咱都甭管了,咱只管活的。你们莫争了,把鸭子都赶到河里去,安心回家,到晚上,鸭子们都会走回自己的家。”简单、公平,这样接地气的处理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同,两位养鸭人心服口服。
当然,辅警工作并不是都能以生活经验简单对付。这天,村民举报说村里的前科人员王某砍了公路边的观赏树回家做晾衣杆了。王葵赶去和王某讲理,王某不仅不听,还煞有其事地穿上法衣,在公路边烧香拜佛了起来。王葵只能干着急,他只知道王某的行为不对,却怎么也想不出王某触犯了哪一条法律,该拿什么武器来对付他。王葵当即打电话给所里的民警请教。从此以后,《辅警法律小手册》,所里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民警在微信群里发送的案例讲释、法制动画都成了王葵的“充电桩”。同时,他也会在村民网格微信群里发放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遵守法律、敬畏法律。
王葵的驻村辅警工作还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村组的人口底数、户口迁移情况、重点人员现状他都如数家珍;一标三实、信息采集都成为了全局样板;村里发生泥石流了、村里的公路被人无端洒满了砂砾、村里有人打牌赌博......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王葵。
王葵说,起初的两三个月里,村民们并不那么待见他,认为他只是个保安而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慢慢对他有了信任、支持、依赖,他觉得很自豪。现在,他每天都想到村头村尾转一转,一两天不在村里心里就会发慌,驻村辅警这个工作他打算干一辈子。
石牛派出所所长熊劲松说,2019年,古城村全年只有一起报警,绝大多数矛盾纠纷都在王葵那化解了,这为所里的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为当前的网格化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方向。
在基层这片没有鲜花与掌声的广袤土地上,在抗“疫”这个没有硝烟却有生死的战场上,王葵不问收获、俯首耕耘,用他的责任与担当,真情与实干奋战在乡村最基层,为山区群众筑起生命与平安的坚实防线。
(王志强 戴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