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今天是: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02日> > 第18版 > 新闻内容
《新化地名故事》出版发行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2日  查看次数:126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由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新化县文联编著的《新化地名故事》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化地名故事的挖掘整理由新化县委宣传部确定,作为新化县一项重要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由新化县文联组织实施,新化县民间文艺家协会、新化县蚩尤梅山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广泛发动,采编整理。该工作历经两年,同仁们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乡贤、采录整理;该书最终收录了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覆盖范围较广、内涵较深刻、历史信息较丰富、表现力较强的地名故事131篇。

  新化地名文化资源的“富矿”。每个乡镇都有大量流传久远的地名故事。这些故事在民间世代流传,在谱牒时有记载,无论内容形式还是想象力感染力,都是十分出彩的。或记录战争苦难,如《梅山古寨》系列、《鸡叫岩》;或表彰先贤大德,如《格虎亭》《玉米冲》;或依托因果报应以劝善,如《长码头》《伯依佛寺》;或借助神仙精怪以除恶,如《狮子岩》《游家石宝塔》。开卷读之,有的气势恢弘,如《大熊山》《宝庆码头》,令人荡气回肠;有的幽默风趣,如《油溪桥》《油盐石》,令人会心微笑;有的哀婉幽怨,如《春姬坳》《丫髻寨》,令人唏嘘不已;有的优美动人,如《三贞仙》《千篙滩》,令人感觉余音绕梁。地名记忆是乡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撤区并乡联镇合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等工程造成了许多传统地名逐步消失,一些新地名不断涌现,加上日渐活跃的商业文化对传统地名的侵扰,因此新时代亟需对传统地名及故事进行挖掘、整理及保护。(艾梅雨)

 

 

北  塔

 

 

  上梅古城北面一公里处的资水边,有座七层八角的宝塔叫北塔,始建于乾隆年代,改建于道光十三年(一八三四年),塔底九丈深,坐镇四只金龟,塔门书有“北门锁钥”四字,民间流传着一个美好的故事。

  乾隆年间,新化人因不满朝廷昏政,奋起造反,遭清兵血洗。一时间,天昏地暗,荒草埋尸,鸦似鬼嚎。这时有个姓周的和姓袁的两伙计从江西迁到了这里,姓周的名亮安,姓袁的名愈安,都是好善之人。他俩沿新化老城废址踏看了一遍,抓起地下的黑沙嗅了嗅,觉得这里是块依山临水的宝地,于是就在圆珠岭定居,开了两个伙铺,一来方便过往商旅,二来收留寡母孤儿。几年后,这地方又慢慢兴旺起来,周袁两人也便在上梅一带传开了好名声。特别是周亮安乐善好施,一副菩萨心肠。越是穿着破烂的人他越好生收留款待;资助有家口的人起屋安身,耕稼立业,他帮助别人建造的茅房就有九百九十一间。这事感动了神仙吕洞宾。一天夜晚,吕洞宾给周亮安送了一个梦,梦中送他一个宝塔形态的钥匙,说是开城北门的。周老板醒来,手里果然握了个金光闪闪的钥匙,但城北哪里有门呢?想了许久想不出名堂,也就罢了。

  第二天,太阳落山的时候,有个衣衫破烂,满身虱子,一脸烂疮的老叫化子,挑着一担臭气冲天的破烂大箩筐来旅店投宿。周老板一脸笑容接待这个老人,好酒好菜招待,还安排了一间最好的房子让他住。可那位老叫化子用手揩着鼻涕,说要住老板的卧房。他儿子一听,很不高兴。周老板便对儿子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老人家这样大年纪了,住吧。”于是让出卧房给老人住。次日,又好饭好菜款待老人。老人临走时,说是身无分文,要把那担臭气冲天的箩筐和箩筐里的破烂做伙钱,并连连说道:“有大用,有大用的。”说着慢吞吞地走了。周亮安没说什么,把这担箩筐放在楼上北屋的黑角落里。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半夜里忽然听得北楼一声响动,一道银光直射天空,把整个上梅城都照亮了。周亮安连忙带着儿子走上楼一看,原来银光是从那担箩筐里放出来的。这时袁愈安和邻居们也赶来了,都要周亮安打开看看。不想那箩筐盖竟如铁板样的严实,想了许多办法总是打不开。周亮安左找右寻,寻到了箩筐有一把锁,用什么钥匙打开呢?这时周亮安忽而记起了吕洞宾托的梦。赶忙从内衣口袋里取出那片珍藏的钥匙往锁里一套。“咣当”一声,两只皮箩打开了。箩筐里装满了白花花的银子,银子上面还有一块黄绢,绢上有这么四句话:金钱吊金洲,江水两边流。金鹅飞宝地,建塔保千秋。周亮安和众人正猜测时,又听见城东北资水河边一道金光直射斗牛,金光里还传来金鹅的嘎嘎叫声,隔老远就看见清澈的资江河里,一条金线直从上游慧龙庵吊下来,两只金鹅展翅落在河滩上,直照得资水从两边分流去,简直把人看傻了。周亮安对袁愈安说:“伙计,这是天意,按照神仙的指点,我们要用箩筐里的银子在金鹅落地的地方修一宝塔,保住这里的山水灵气,为子孙后代谋福。不久,周亮安请来了三百三十位石匠,打了三百三十座石山,挖了三十三层底泥,三千三百民工按吕洞宾送的塔形钥匙模样修了三年零三个月,还只修好了底座,那两箩银子就用得差不多了。周围的许多村民和船民听说是为地方保风水保财运修宝塔,都自动捐来了许多银两,结果也只凑合修了一座木塔。

  这座木塔修成后,此地果然人杰地灵,家兴财旺,还出了几个太学生。道光十三年周亮安的后代又继承祖愿,拆了木塔,改建成七层砖石宝塔,袁愈安的后代还用家产专修了宝塔第四层,四角嵌镶珠玉,塔内有五百级螺旋阶梯,直上塔顶,以满足游人“正欲凭栏舒远目,直须循级上高头”的游兴。为了纪念神仙吕洞宾的指点,除塔门正中石刻有“北门锁钥”四个大字外,每层阁内都绘有八仙的壁画,甚是美观。如今,新化北塔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

  (周少尧 李祥符 刘跃苗 谢伦芳/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