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02日> > 第23版 > 新闻内容
68岁外甥眼中的民国将领宋希濂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3月22日,我与朋友曹石凯、成省桐夫妇到他们村——杏子铺镇花树村,去探访抗日名将宋希濂的外甥曹福香,听他说抗日名将宋希濂的故事。

  大雨初停,天空如洗。我们来到曹福香家,看到曹福香瘦削的身材,木讷的表情,如果不是事先知晓,怎么也想象不到他会与咜咤风云、大名鼎鼎的宋希濂将军有联系。

  见我们到来,曹福香进到里屋,拿出两本书——《鹰犬将军》和《宋希濂的爱国情怀》,然后点着香烟,慢慢跟我说起他的舅舅宋希濂的往事:

  宋希濂是我舅舅,他是蒋介石的鹰犬,又是抗日名将,既是我们的荣耀,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过困扰。

  我出生于1952年的湘乡棋梓桥牛斗场附近,现在的水府庙旅游风景区那一带。我与舅舅没有多少生活上的交集。直到1983年在长沙、1984年他回双峰时,我才在这两次会面时见过他。他的所有经历,我都是听别人说的。

  我家兄妹六人,我最小。因家境贫寒,父母养不起这么多小孩,在我10个月大的时候,把我送给了花树村曹家。生父刘起凤,本是在家种田,后来抗日战争时,第一任舅母冷兰琴召集8位亲人抗日,生父就是其中之一。生父参加过武汉大会战、滇缅大会战。解放后在湖南省地质405队当会计。母亲宋修严,他们四男两女六兄妹,宋希濂舅舅是兄弟中最小的,母亲是六兄妹中最小的,所以母亲常受到哥哥姐姐的呵护。

  细舅宋希濂出生于1907年的湘乡县溪口(现双峰县杏子铺镇双冲村),那时家境尚好,有田地二十多亩。家里六个小孩,经常吵吵闹闹,母亲也调皮,天天缠着哥哥姐姐玩耍,六人经常你追我赶,打打闹闹。

  有次在柴火炉子边吵闹,他们不小心把我母亲挤到红红的火炭上却没发觉,以致母亲两只手都煨成了烧红薯,手指全没了,虽然最终性命抢救了回来,但造成终身残疾。母亲倔强不服输,仍刻苦学习,常双“拳”捧笔,终于练得一手清秀的楷体好字。

  身体的残疾的母亲成了舅舅们一辈子的痛和牵挂,他们觉得愧对我母亲,细舅更甚,总是想方设法为这个妹妹多做点事,以补偿年少时的过错。

  后来细舅一改吵吵闹闹的个性,变得文静和爱独处了,只对玩秤和逗蚂蚁感兴趣。他逗蚂蚁很有奇术,用木枝从围墙根的蚂蚁窝,把蚂蚁一行行一队队的逗出来,红的黄的黑的,各成一个队形,就像统帅排兵布阵。当时有方士看到此景,甚感惊奇,仔细打量屋前的“持世塘”、住房“持世堂”后,转身又看了屋场正对面的山。当他得知正对面是“印子山”时,方士说了一句话:“中军将才,水生水没。”家人不解其意,想找方士详解时,方士已飘然而去。

  现在回想方士之言,意义全明。兵团司令,将才是也。水生者,溪口之水助其成功,修水库水淹印子山,令其一切妄念皆灭。

  曹福香喷着烟圈,接着说:舅舅年少顽劣,但生性慈悲。他见叫化子上门讨米,他马上把狗叱住,一筒一筒地量米给他们。但舅舅对日本鬼子,那就激愤难平。他曾在日本千叶步兵学校留学时,因反对日本侵略行径,组织同学们罢课游行,被日本军警逮捕。后因中国政府驻日领事馆与日本交涉,才放出监狱。

  舅舅聪明睿智,幼年在湘乡县白鹭湾陶龛学堂读书,1921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他一直是“学生明星”,作文常常被贴在墙上供其他同学学习。后来,他还与同学曾三创办《雷声》墙报,发表针砭时弊的文章,贴在学校公告栏的边上。

  在国文老师熊亨翰的建议下,1923年12月,舅舅决定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当时在湖南财政厅工作的叔外公给了他35块银元,结果在去火车站的路上,被小偷扒了。叔外公知道后,再拿40块银元,并派卫兵送他上火车。

  也许是为了有个伴,他去报考时,还动员自己的老乡兼铁哥们陈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一起前去。他当时本来只有16岁,听说黄埔军校规定18岁才能报考时,他灵机一动,马上谎称自已满了18岁了。那年考试的作文题,他一直记得,叫“论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道”。半个多月后放榜,他跟陈赓都考上了。

  抗日战争爆发时,他任国民革命军36师师长,驻防西安。1937年8月13日晚上,他接到“火速开赴上海参战”的命令。在兰封激战中,他与日本陆军大将土肥原贤部队对垒,大获全胜,他把缴获的战马干脆取名“土肥原”。

  1938年,他的部队与日军在富金山、沙窝一带激战40多个昼夜,重创日军,毙敌4506人,伤敌17380人,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部通电全军赞扬,他也获得“华胄荣誉奖章”和奖状。

  1941年11月,他开始担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任昆明防守司令。远征缅甸时,从双方相峙到全面反攻,他与部下经历了十分艰苦的过程,因后方供给难以保障,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有人给他统计,他率领将士们打死日寇4万多人。国民政府授予他最高荣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杜鲁门也为他颁发了“棕叶自由勋章”。

  在抗战期间,母亲受4个哥哥嫂嫂的影响,投身到抗日工作中来。她捐赠大量衣物给前线将士,每一件都亲手绣上“祝贺胜利”4个字。我的两个刘家兄弟,一个叫刘屠倭,一为刘平倭,名字均是细舅取的。

  1949年,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他,在四川战败被俘,1959年12月被特赦释放后定居北京,之后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1964年起,他先后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2年8月29日,他在纽约创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并任总顾问。

  1983年和1984年,舅舅分别在长沙湖南省委蓉园宾馆和双峰第一招待所跟我和生父母等亲人见了面,还照相留念。我曾经怨恨过细舅,但一见到他,亲情涌来,一切怨恨全部化作眼泪流走了。

  曹福香讲了这里,眼晴通红,泪水在眼眶打转。成省桐从包里递块纸巾给他。他抹了一把脸,接着说:

  细舅常写信给母亲,每月也定期寄钱给母亲,还寄一些紧俏的货物,比如白糖和布匹。

  1993年2月13日,舅舅因患严重肾衰竭,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其骨灰安葬在长沙唐人永久墓地,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熊清泉为其墓碑题写了“抗日名将宋希濂之墓”。

  舅舅的人生跌宕起伏,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多少家庭也经历过惊喜和阵痛,给多少亲人带来过悲欢离合。

  我到花树村后,生活也受到过影响。1965年小学毕业已考上了初中,但就是因舅舅的阶级成份没有录取。我找到生父刘起凤,父亲向当时区公所教育处县教育局反映过。后来班主任曹玉坤老师给我带话,说是今年已录完,明年再来考。现在是这形势,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可命运捉弄人,第二年就是文化大革命了。幸亏我们平时人缘好,乡邻友爱,才免受牵连挨斗。只是招工提干当兵这些事甭想了,甚至连生产队的队务会都不能参加。所以后来读书的事就不再梦想了。

  唉,几十年了,有过兴奋,有过痛苦,不过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不谈了吧。

  我们起身告辞,也感到心情有些沉重。从曹福香的家走出来时,成省桐吟起了《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江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记录整理 周伟华 成省桐 曹石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