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09日> > 第15版 > 新闻内容
梅山武术的起源和传承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梅山武术的起源

  新化梅山武术可以追溯至4000多年前,成型于两个典型环境:一是新化境内多悬崖峭壁,猛兽成灾,梅山先民须操功习武与猛兽搏斗获取生存;二是梅山历代遭受征剿,梅山先民不得不奋起抵抗。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梅山武术在清末进入兴盛期。

  梅山武术的源头一般认为有两个:一是张五郎,张五郎是当地狩猎之神,曾得过太上老君的真传。关于张五郎,本文暂不多说,因为关于他的传说和资料都很多。

  二是梅山黑虎教。梅山派老黑虎教武功起源于虎岩黑虎公,他的真名张虎(——1281),出生于今冷水江市黑虎岩院子,张虎得梅山教主张五郎梦授技击之法,之法,乃创黑虎教,并主持杨源张氏法坛。杨源张氏是世传的道教与师公教兼修的家族,至今仍有许多杨源乡氏后人传承着道教与师公教职业。公元1227年,南宋景炎二年,元世祖至元14年,元兵南侵,湖南沦陷。张虎利用虎岩寨寨主与法坛主持的双重身份,假托梅山教主张五郎送梦之说,创建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梅山黑虎教,并以此联络梅山民众,招揽信徒。同时,又在原梅山蛮王苏甘的后人中借得一支骑兵,起兵抗元,并一举收复新化、安化、益阳、宁乡等县。南宋灭亡后,张虎仍继续坚持战斗,直到公元1281年,也就是元世祖至元18年,张虎战败身死。幸存的徒众散入民间,仍以黑虎教的名义继续抗元。张虎被公认为梅山派开山之祖,人们称之为黑虎公。

  老派黑虎教桩矮步窄,多用暗劲与贴身紧打,长于近战。比较适合身材矮壮的人使用。

  梅山武术的中兴及传承

  梅山武术起源之后,一直到清朝中叶,再没有出现武术宗师。直到伍再先的出现。

  伍再先(1807-1868),新化县山塘伍家人,《新化县志》记载为“命再先”。伍再先幼时,父亲在田间放水时被人打死,他只得从小外出乞讨。他觉得自己是再一次获得生命,因而把名字改为“命再生”。而在新化语音里,“生”发音为“先”,因而他又被称为“命再先”。又因“命”与“密”音近,他又被称作“密再先”。而从出生地来看,他应该姓伍无疑。原名,也就是他父母取的名字,由于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被人打死,他从小外出乞讨,因而已被人遗忘,甚至被他自己遗忘。所以他的名字应为“伍再先”。

  伍再先到外面拜了伍梅大师,也就是咏春拳第三代掌门人,算是叶问的师叔祖,后来和方世玉是师兄弟。方世玉,生卒年(1739年-1763年),广东省肇庆鼎湖罗隐方家村人。十八般武艺,件件皆通,力大无穷,周身盘筋露骨,坚实如铁,性情又烈,专打不平。打死雷老虎那一年,方世玉大概只有十四岁。方世玉打死雷老虎,导致少林与武当之间的恩怨白热化。在少林十虎排名中,洪熙官排名第一,其中方世玉名列第二位,不单是因为武功高强,而且本性好勇斗狠。

  拜了这些名师之后,伍再先已然一代宗师。他后来被人尊为梅山武术“中兴之祖”。伍再先不是一位拘于陈规的武术宗师,他对弟子们传授武术也不拘于成法,而是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的弟子传授不同的武功。

  伍再先收了三个徒弟:游佳武、刘应朴、杨建永。

  杨建永的身材不高,伍再先教他老派黑虎教拳路打法,也叫“小架”,或“矮桩”。小架一路,杨建永之子杨三恒创建了名震江湖的王爷山舞龙队,号称“上打云贵两省,下打南北两湖,药功气功兼梅山武功,打遍天下无人敌手”。杨三恒的曾孙杨育本,教武40多年,行走湘贵各地,门下徒弟5000多人,现今是新化东方南北文武学校的武术教头。

  有“朴少爷”之称的刘应朴身高力大,伍再先将短手矮桩改为长手大桩,即“大架”打法,也称“满弓满箭”。操练大架的刘应朴,其长子刘春祖人称“祖保瞎子”,刘春祖对眼法极为讲究,“长期在屋檐下睁着眼睛接水,还有就是早晨面对太阳不眨眼,来练眼功,最后练瞎了,刘春祖目盲后又苦练耳功听力,能闻风辨器,并以盲公杖练成“大水牯练泥”的保身棍法。刘应朴次子刘春山曾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保镖;刘应朴之侄刘春发因武勇而得“记名提督”之武职。刘春山、刘春发的徒弟刘绍贤,也叫“绍老七”。民国初年,刘绍贤去贵州访友,途经小沙江青山界,遇土匪劫道,别人都交出钱财,惟有刘绍贤徒手击退持刀劫匪,并将匪首击毙。刘绍贤后收廖满山、刘华茂、戴哲奎、邹宿善等人为弟子,其中廖满山在1932年参加新化擂台比武取得第一名,获赠“御侮抗敌,誓复失地”的匾额。

  廖满山之后,有陈渭南、萧越勋、廖善余、廖让庭等人。年过七旬的萧越勋是著名武师廖满山的关门弟子,现主办《梅山风韵》杂志。“王爷山”,就是萧越勋所居住的地方,地处新化县城西郊30公里处,即包括孟公、山塘、鹅塘在内的横阳盆地。“王爷山的打”,据当地著名武师廖满山之孙廖湘沅介绍,王爷山一带的武师主要以拳见长,其他的棍、剑、铁尺等也都可以,但是,“拳头是随身带的,拳法厉害,那你就厉害”。而在历次比武交手中,总是以王爷山的武师胜出。

  大弟子游佳武身材适中,伍再先则创出一路“中架”打法教授给他。中架这一分支,游佳武之后有游石命、游本恒等人。其中游石命曾率弟子远赴汉口宝庆码头,一是教人习武,二是压阵,为新化打码头立下功劳。他后来率儿子游国华及“宝庆帮”随同盟会元老、中部同盟会总务会议长、新化人谭人凤参加武昌起义,并任谭人凤贴身护卫。谭人凤于1920年在上海病逝,此前将游石命推荐给孙中山。他又一度跟随孙中山任护卫。游石命晚年整理梅山派历代所传本经,手书有《梅山拳谱》,传给其孙游本恒。游本恒又收弟子晏西征、游星安等人。前者创办了东方文武学校(后整合为东方南北文武学校),现被梅山武术界尊为掌门人。

  这样,我们就把梅山武术的源头及其流传脉络弄清了。(袁杰伟)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