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16日> > 第14版 > 新闻内容
邓彪发:创作两部农村题材小说的村干部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峰县杏子铺镇江口村,山环水绕,风景如画。在这个仿若世外桃源一般古朴宁静的地方,生活着一位农民作家。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生活。他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笔下的人物真实生动,所展现的农村画卷既洋溢着炊烟与稻香,也不乏激荡与平静、阳光与暗流,是当下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乡村变迁的历史图谱

  今年49岁的邓彪发,是在田地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地道农民,就着田野稻花的清香,写下了这些充满泥土气息的小说。2015年,邓彪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介江》问世,这部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小说,让邓彪发一书成名,成为创作农村题材的佼佼者,邓彪发也因此成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天水》。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夏义生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农民写农村的作品。”村里的老乡看过后也说:“就是熟悉的人和事,特别是家乡风味的对话,读起来感到很亲切。”

  八年长篇小说创作经历,邓彪发的手稿厚厚一沓,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纸张和墨水的质量,更包含着岁月沉淀下来的思考与厚重。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还一直坚持着手写创作,难能可贵。邓彪发生活在江口村这静静流淌的涟水旁,原本就少言多思的他,性子与涟水越来越相似,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却有着温柔的、永远向前奔腾的力量。

  为了江口村的发展,邓彪发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为修建公路、自来水塔、防洪堤坝,与村支委一班人来回奔忙,平时还要深入各家各户,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在这样琐碎的基层工作中,他靠挤时间写作。他常常睡不了一个安稳觉,半夜突然想到什么好词好句能用在自己的小说里,就一个翻身起床,赶紧坐到桌边用笔记下。作为农民,邓彪发不仅仅把文学创作当作一个兴趣爱好,而是用严肃认真的专业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部作品。作为作家,他又始终不忘自己农民的身份,书中所写之事皆从农村生活中汲取养分,立志“歌颂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也要揭露生活中的暗流”。随着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越走越远,邓彪发依然保持初心。

  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江口村,有着浓厚的耕读文化。晚清时期,这里出过一位著名的文人朱尧阶,他为双峰书院所作的“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对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从初中、高中时起,邓彪发就萌发了文学梦,他的文章经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讲评。尽管高考失利,邓彪发回到村里当了20多年村干部,也当过民办教师,做过生意,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写作是我的爱好,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就爱好文学,高中毕业后回乡,劳动之余,我晚上都要看报纸看小说,写来写去,来了兴趣。”他拒绝别的休闲活动,劳动之余大部分时间就专注在写作中,多次在报纸上发表散文、诗歌,更加坚定了文学创作的初衷。2012年起,他决定把自己的生活写进小说,一年便完成了自己第一部小说24万字的初稿。3年过去,邓彪发3易其稿,累计完成了30余万字的作品。2015年10月,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介江》。

  《介江》以淳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真实、有追求但也不乏瑕疵的基层干部形象。小说的主人公尹志涛,便是生活中的邓彪发。尹志涛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变迁和原汁原味的农村风貌是小说的叙述内容。“我长期从事村一级工作,对当下农村的生活极为熟悉。可以说,这本书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对农村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再现了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工作新形势下的挑战与锻炼。”邓彪发说。

  邓彪发对待文学有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他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在不断提高,立志要学作家赵树理、柳青、周立波,再写一部更好的农村题材作品。他说:“我觉得我通过这几年的写作,拒绝那些不健康的活动,觉得心能够静下来,能够思考好多社会问题。”邓彪发从2017年初着手构思并开始写作第二部小说《天水》,他说,这是自己“含着眼泪创作出来的”。为了保证作品质量,2018年下半年,他干脆辞去了村主任的职务,静心对小说做了大幅度修改,还专门邀请了来自北京、南京、长沙、深圳、贵阳等地的朋友到家里开了一个作品“诸葛亮会”,希望大家对作品提出意见。“我是通过当地农村四十多年的社会变迁,几个家庭几代人沉浮、博弈和爱恨情仇来展开的。还请当地老同志读了,获得了肯定。2019年底,作家出版社正式给我出版了,而且是免书号费。”邓彪发说到这些,言语中满是谦逊,但眼中闪烁着自豪。

  为时代而歌

  天气回暖了,杏子江口桃花岛的桃花开得正艳,染得涟水似乎也有了些更生动的颜色。这样的涟水日复一日从邓彪发细腻的内心淌过,触动了他创作一部新小说的念头。邓彪发说:“我打算在这几年,还写第三部长篇小说《白河》。我的这几部小说都和水有关系,一部《介江》,二部《天水》,三部还是跟水有关系,叫《白河》,因为我生在水边。”

  邓彪发将其他优秀乡土作家作为自己的榜样,因为他们怀揣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用自己的笔纪录中国农村本来的面貌,将作品打造成农村的发展史的“活化石”。“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小的地盘也风波迭起,如何让一方平安,如何让一方致富,同样考验着一群特殊的基层干部。他们不论晴雨,一样要下田耕作,但洗脚上岸却要处理各种乡村事务。他们既非专职行政人员,又非体制内人。他们必须要兼顾乡风民俗,邻里关系。”这是《介江》的简介,也是邓彪发20多年担任村主任工作的真实写照,这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般人无法获得的生活素材。曾有一位资深媒体人看了小说初稿后,认为他是“中国‘村长’写小说第一人”。就像不同地方的水有着不同的个性那样,邓彪发的小说有着涟水的性格,描绘的是具有江口村特色的生活的模样,体现的是邓彪发式的思考方式。文人的内心总是浪漫的,尤其是被水浸润养育着的文人。《白河》正从彪发的笔下汩汩流出,渴望向读者们讲述那些发生在涟水边的故事。(王任远 胡蓉绫)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