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今天是: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23日>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深心托豪素——谭孝斌人书俱老的快意晚年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3日  查看次数:309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用这两句话来形容谭孝斌的晚年生活是非常贴切的,而这话的意思是:纵观古今之抱负,专心寄情于笔墨文章。其中“怀抱观古今”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斋中读书诗》;而“深心托豪素”出自南北朝与谢灵运齐名的文学家颜延之:“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

  今年74岁的老书法家谭孝斌,满头银发,一脸慈祥和善,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似乎在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一谈起书法谭老总是那么津津有味,还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着,特别兴奋。

  谭孝斌老人2005年从一大型军工企业领导岗位退休后住在其家乡涟源市石马山镇紫花村,这里环境天然古朴,空气清新,舒适宜人。走进谭老居室,可以感受到主人博古通今的学识、挥毫泼墨的逸兴,高雅与精致充溢着这个温馨的家庭,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与文化味。我们在欣赏赞叹之余无不深深敬佩谭老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谭孝斌老人5岁开始练字,近七十年不曾停笔。几十年来,他以天道酬勤的坚定信念热爱着书法。他隶、楷、行皆工,尤擅隶书。他的隶书,经过长期琢磨、加工、整理、提练、演化、创造、升华,形成法古而创新的书体,雄伟端庄,正而不拘,庄而不险,集古之隶书大成。他的隶书特别讲究横画应用,横画似“蚕头燕尾”。即横画的起笔重按,看上去像蚕一样浓墨饱满;而横画的收笔讲究重按下去再轻轻提起,看上去就如海燕贴着海面向上自由飞翔,显得潇洒自如。其竖画偏短,与长长的横画形成辩证对比,让观者美不胜收。

  谭孝斌之所以喜欢隶书是有原因的,他告诉我们:隶书是中国文字变革中的重要书体,史称隶变;中国文字从小篆演变成隶书,使它越接近生产和生活,更便于书写。而隶变时期中国文字书体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所以隶书的书体相当丰富,有柔和、秀美的隶书碑帖,如《曹全碑》《乙英碑》《史晨碑》等;有粗放硬朗的隶书碑帖,如《张迁碑》《好大王碑》等。谭老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研究,认为隶书书法创作具有广阔的空间,内涵相当丰富。一个人写一辈子的书法说五体皆能,那是很难实现的,能写好一种书体兼顾其它书体也是不容易的。于是谭老在学习书法中特别选择了隶书,不断临习了多种隶书碑贴。他以《乙英碑》为主体而兼顾其它隶书碑帖,在不背离传统隶书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具有自己个性的隶书。

  谭孝斌老人认为:书法当随时代,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具有“三性”。一是传统性,写书法必须遵循古人制定的法则,这是传统,不能丢。二是时代性,今人和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书法创作也应有差异,今天的生活节奏相当快,我们书法创作如果死守古人的东西不变,那就没有创新和发展,所以书法创作应融入当代因素,这就是笔墨需与时俱进。三是鲜明性,一件书法作品必须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个性,隶书要有自己的特点,必须在遵循隶书书法法则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个性。

  正是这“三性”奠定了谭老隶书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行书的笔法,这既增加了他的书写的柔韵和美,又不失隶书的基本笔法法则。在当代多种书体共存的条件下,各种书法书体相互渗透是必然的,古人写隶书可以渗入篆书,今人写隶书渗入行书也是可以的,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具有自己的个性。谭老数十年如一日研墨挥笔不辍,以宽博圆润、雍容大度的颜字为母体,参以魏碑的雄强多变,取《郑文公碑》用笔之妙,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其字方圆兼备、柔中带刚。他的字既有摩崖石刻磅礴之气势,又具俊秀清朗洒脱之神韵,深受人们称道。他的书风朴实无华,自然天成,上至文人雅客,下到普通百姓都特别喜爱,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面对好评如潮的赞誉,谭孝斌说:书法的成功与否要经受社会和时间的考验,在经过三百年、五百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沉淀之后,一幅作品是否还有生命力和社会价值,这才是书法艺术的金标准。因此他将用夕阳无限好的余辉扬起风帆,用更加努力的勤奋去攀登书法的巅峰,用悟到的书法理论这把金钥匙去开启真正成功的大门,用自己火热的笔情墨韵,书写更加灿烂的美好明天!(谢军 锭远 东亮)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