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23日> > 第19版 > 新闻内容
小康书屋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涟钢 梁文武

  无法形容我的祖辈曾经是多么穷,父亲和我说,他是标准的“穷N代”。爷爷过世的时候,父亲才六岁。奶奶是童养媳,爷爷早逝,是奶奶一个人含辛茹苦把我父亲兄妹七个养大。

  按说,父亲到了城里,当了工人,娶了媳妇,有了我和弟弟,日子应该越过越红火。但是,除了负担我们,奶奶和我的六个叔伯姑姑,每个月也都需要他资助,款汇慢了,奶奶的米缸就会告罄,即使和故乡远隔百里,父亲也能感受到兄弟姐妹眼巴巴的目光,每月一发工资,父亲的第一件事便是汇款。

  父亲曾经和我说,从小时候起,他的梦想就是有一间宽敞明亮的书屋,屋里书山书海,他在书香里美美地呼吸、学习,而后写作。但是,现实无情地给了他一个耳光,他和母亲的收入只能供我和弟弟上学,一日三餐都很勉强。他经常要省吃俭用,才能偶尔买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书房是不敢想的,一家住的都是茅草房,书只能很委屈地蹲在墙角,尽管父亲的心里对它们有着万千宠爱。遇到下雨天,书常常会被水浸湿,这个时候的父亲,就像看见自己的亲人被凌辱却无能为力。因为,我们就连睡觉的地方,都几乎浸在水里。

  后来单位分房的时候,我们家榜上有名。得知这个消息,全家都喜滋滋的,父亲更是一大早就写信告诉了奶奶,说有了房,要把奶奶接过来住,让她老人家好好享几年福。母亲也一大早去看了要分的房,回来那高兴劲,不亚于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在家里直嚷嚷,说要把房装修得怎样怎样。

  眼看着父亲就要给我们及我们家的书找一个安身之处了。可是有一天,父亲下班回来低着头,一声不吭,胸脯剧烈地起伏着,脸绷得有些紧,把妈妈叫到一边嘀咕了半天,再看妈妈的时候,妈妈的眼角居然泪如雨下,看着我和弟弟时却别过头去,悄悄抹着泪。后来我才知道,“分”给我们的房子,被单位临时调剂给了一个突然出了工亡事故的家庭,我们没有新房子住了,父亲的书,同样也没有了安置的地方。

  那些年,我们一直住在那茅草房,逢年过节,单位里的人来过我家多次,问父亲有什么要求。父亲说,把新房让给那个出了工亡事故的家庭,自己想得通,组织上这么安排是对的,坚决服从!

  知道了原因的我和弟弟,一人牵了父亲的一只手左摇右晃:爸爸爸爸,将来我们长大了,建一栋三层别墅,我们住一层,空两层出来专门给你放书。

  后来我家开始租房,单位里又有好几次分房,父亲都主动让给了更需要的人。父亲也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当上了处级干部,成了单位唯一一个租房住的干部。父亲一如既往地爱书,我和弟弟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和弟弟成家之前,家里已有了上万册书。眼看着书越来越多,书屋梦渐渐成了我们大家的梦。

  靠着党的政策,弟弟在商海里打拼多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终于给我们家建了一栋别墅。父亲母亲扭扭捏捏不肯去住,说这样的福享用不起,习惯了租房,还是租房好。弟弟说:租房?那不委屈了我们家的书?咱们中国人物资生活达到了小康标准,精神生活也要奔小康啊!经过我们两兄弟好一阵的思想工作,那上万册书终于如愿以偿地占满了别墅的二层楼和三层楼。

  2020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实现小康,似乎年轻了好些岁的父亲像一位打了翻身仗的将军,亲自提笔挥就两张书法作品,四个字龙飞凤舞:小康书屋。字在桌上熠熠发光,像父亲的眼睛。父亲把它装裱一新,挂在了两层书房的门前。挂上去的时候,父亲的手好一阵哆嗦,两颗浊泪像淘气的孩子跌跌撞撞地从眼角滚了出来。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