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山河无恙,白衣执甲奏凯歌。进入4月,我市疫情形势趋于稳定,人们开始纷纷走上街头,拥抱春的气息,人间的烟火味升腾在湘中大地……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赴武汉支援的白衣战士逐步回归正常生活秩序时。然而,有一群“疾控人”却仍默默坚守在抗疫一线,娄底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室主任刘建军就是其中一员。
4月23日上午7时许,刘建军突发脑溢血倒在了自家的书房门口,在连续奋战93个日夜后,46岁的身躯终于不堪重负。目前,刘建军正在市中心医院ICU全力抢救,他的家人、同事、亲友都在期盼着这名抗疫斗士早日醒来。
奋战疫魔93个日夜的“斗士”
“刘建军是晚上11点从单位回到家,之后就一直在书房加班,我带着孩子先睡了。没想到,早上一起来就看见他倒在书房门口,已经完全丧失意识了。”妻子欧阳琦哽咽着谈起4月23日早上的一幕。
当天,刘建军被紧急送往市中心医院抢救,医院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初步诊断结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约80毫升)、右侧肢体偏瘫、高血压症,尚未脱离生命危险,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预后情况很不理想。
“自从疫情爆发后,刘建军作为急性传染病防治室主任,担任了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组常务副组长、防控综合信息组组长,全市的疫情信息都要汇集到他这里,再由他整理、分析、报送。从大年三十直到倒下的那一刻,刘建军已经奋战了93个日夜。”据市疾控中心主任杨纲介绍,疫情高峰期间,娄底市民们每日关注的我市疫情报告就是在刘建军的办公室里出炉。
早上7点开始,分析国内外疫情发展情况;起草各种防控方案、制定规范工作流程、清理应急物资、接听各级部门和市民咨询电话;有时,还要到最前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参与应急处置,以及各种大小不等的调度会议;到了晚上,催促各区、县上报最新数据,再将所有数据进行核对、分析、汇总,每天几十张报表、成千上万条信息数据汇聚过来……这就是刘建军从大年三十以来的作息表,每一天都是满满当当,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
“最早凌晨2点,最晚凌晨4点,刘建军就会将每日的疫情信息上报到娄底市防疫指挥部,第二条早上再向全市公布。”市卫健委宣传科科长张东红告诉记者。
“最多一天接了137个电话,审核了12张报表,跑了3个县市区进行疫情现场处置。”这是同事们悄悄记录下刘建军一天的工作数据,正是因为他和同事们的共同付出,使得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能得到最真实的数据,使得市委、市政府能及时作出科学决策。
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的“疾控人”
“关键时刻人的身体极限是有潜力的,忍一忍就挺过去了,忍不了,咬咬牙也是能挺过去的。”这是刘建军最常说的话,话语朴实却让人忍不住落泪。同事周丹对记者说:“刘主任,再困也不会去床上睡觉,最多就是在办公椅上歪一下。”
为什么只“歪一下”?刘建军曾经对人这样解释:“我身体太胖,躺床上睡着了,万一有事难得起来,在椅子上歪一下脖子,眯会眼就好了。”
刚过去的2019年对于市疾控中心急传科来说是忙碌的一年。4月冬春季流感刚过,5月就迎来了登革热的肆意输入,9月登革热的本地疫情才取得阶段性的胜利,10月的流感来势更加凶猛,刘建军作为急传科的负责人,肩负着全市的传染病报告、防控工作,责任之重可想而知。眼瞅着可以过年清闲一下,新冠疫情又是当头一棒。
“他有时左手一部手机,右手一部座机,眼睛还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各项数据。”同事回忆起刘建军在疫情期间的工作状态。作为我市防控疫情的重要中枢,刘建军除了要时刻汇总数据外,有时还要成为一名“侦探”,负责摸清我市聚集性疫情的爆发源头。
2月6日,双峰县发生一起跨县市区的聚集疫情,波及范围广,影响大,惊动了省里。省专家来到娄底后,点名刘建军陪同进行实地调查,追查源头。刘建军二话不说,一边安排好手里的工作,一边连夜赶赴双峰进行调查。连续奋战两天两夜后,刘建军抽丝剥茧、按图索骥,终于查明了源头,为这起聚集性疫情划上了句号……尘埃落定后,刘建军却只是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继续奋战在抗疫战线上。
3月4日晚上21时许,有人在信访办投诉,有可疑新冠病人在康复医院诊疗,言之凿凿,请求市疾控中心详细调查处理。收到指令后,刘建军立刻联系司机、清点人员,准备应急机动包,仅用20分钟就赶到了康复医院,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填写记录,指导消毒,并对医患进行心理疏导。23时,回到办公室,梳理疫情处置情况后形成书面汇报材料……当晚,刘建军办公室的灯又是整夜都未熄灭。
3月20日,刘建军的亲伯父突然去世,因为其伯父的儿女没一个在身边,家乡的亲人打来电话,很多事情要他回去处理。本地新冠疫情的调查才告一段落,“外防输入”的任务又繁重起来,怎么办?左右为难之际,他向单位报告:“我只要请4个小时的假,回去1个小时,办丧事2个小时,回来1个小时。”说完,他就晚上独自驾车回到老家处理伯父的后事,并且按时回到了办公室。
“刘建军之前就说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了。”发病前几天,刘建军常常感觉身体有些不对劲,在同事面前说自觉有些疲劳,坐久了站起来脚有点使不上劲。同事提醒他是不是有点脑缺血,要注意休息。临床知识丰富的刘建军也知道是身体不好的信号,可是一想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他也就没太在意了。
“他还和朋友们相约,等疫情过去了,要一起自驾出游,好好放松一下。”妻子欧阳琦一谈起仍在昏迷的刘建军,就哽咽不已。
春暖花开,疫情的阴霾正在逐渐消散,记者祝愿刘建军这名奋战在疫情一线上的“疾控人”,早日苏醒过来,一起品尝战胜疫魔的胜利果实。(本报记者 肖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