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诉求
近段时间以来,市民通过12345市长热线反映:一是医保扣费必须由中国银行进行代扣不合理;二是医保易地缴费和报销;三是医疗保障领域存在欺诈骗保现象等,希望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妥善处理。
记者调查
中国银行代扣合理合法
日前,就市民反映医保扣费必须由中国银行进行代扣不合理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娄星区税务局。
来电人反映其小孩2019年缴纳了娄星区城镇居民医保,由中国银行代扣缴费250元,现来电人在“智慧人社系统”查询其女儿的社保缴费时,发现查询不到缴费记录,且医保账户显示临时冻结,来电人认为医保扣费必须由中国银行进行代扣不合理。国家税务总局娄底市娄星区税务局依据《关于做好2020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娄星医保发〔2019〕9号)精神进行了调查。
娄星区税务局通过与来电人电话沟通,在系统中信息无误,属接线员听错,而造成误导。来电人表示无法在“智慧人社系统”查询到其女儿的缴费信息,通过与娄星区医保局沟通,“智慧人社系统”系统暂未关联2020年度医保已缴费信息,故无法查询。同时,来电人反映的“医保扣费必须由中国银行进行代扣不合理,建议有关部门是否能采取社保扣费的方式进行收取费用”,娄星区税务局认为,银行扣缴是缴费人自愿签署的扣缴协议,合理也合法。同时,缴费人除中国银行代扣外,还可通过“湘税社保”APP、智能POS机缴费、银行柜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方式缴费。同时,该局已向上级反映,建议进一步完善系统,以便缴费人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询缴费信息。
与此同时,医疗保障事关民生,是党和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基金管理、报销流程、治理违规医保、创新便民措施又是怎样的呢?5月11日,记者来到了娄星区医疗保障局。
娄星医保“四到位”
据娄星区医疗保障局介绍,娄星区医保局自2019年3月28日挂牌成立后,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机关层面制定了考勤、绩效考核、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经办层面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业务管理制度。
为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全覆盖”目标,坚持做好“四到”。
参保宣传到户。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台、报纸、宣传手册、宣传车、《温馨提示》等多渠道、多维度的线上线下方式,宣传2020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时间、缴费标准等政策和办理流程注意事项,提高居民对政策的知晓度。
网格排查到人。以行政网格为单位,织密城乡居民医保未参保人员清理信息网,11个乡镇(街道)分为11个总网格,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责任人,人社站站长为行动组长,税务专干为督察组长,村(社区)支部书记为网格长。通过比对辖区内常住人口数与已参保人数,对未参保人员实施网格化、地毯式清查。
工作对接到点。主动与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各行业部门对接,在班级微信群、单位工作群推送《温馨提示,您今年的医保缴费了吗》公众号链接,通过对辖区内10余万名高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参保情况进行全覆盖清理摸底,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步提升。
经办服务到位。今年因疫情期间人员不能聚集,区医保局对人员进行分流,实行“网上办、现场办、暖心办”。在医保局一楼开设临时缴费大厅,在各乡镇、街道人社站、村、社区设立缴费站点,3月31日前医保局全体干部职工取消双休日,全员加班办理参保业务。半个月内,全区新增参保人员4万多人。
精简流程优服务
按照统一受理申报、统一监督评审、统一待遇标准、统一评审流程的模式方便参保群众。娄星区医保局在局办公楼3楼设立政务服务大厅,设立16个办事窗口和军人优先窗口,进驻工作人员24名,所有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可以一次性办结,将“三个最多”落到了实处。住院医疗费用的结算在协议医疗机构实行垫付,在市区范围内和省级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可以在协议医疗机构医保窗口直接进行报销,在省外协议医疗机构就医经备案后可以在就诊地直接进行报销,不用再来回奔波,医疗费用的报销非常便捷;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工作的启动后,减少贫困人员在各部门之间来回跑腿,出院即可以一站式结算。
针对患慢性疾病的贫困人口体质虚弱、住址偏僻、信息闭塞的状况,出台《娄星区医疗保障局关于解决部分困难群体特殊门诊待遇落实的工作方案》,将符合待遇保障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准确纳入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特殊门诊保障待遇中,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针对贫困人口开启“绿色申报通道”,区医疗保障局在核实其符合特殊门诊申报条件的情况下,精简审批流程,应办尽办,确保贫困人口及时享受特殊门诊待遇。同时通过“健康快车” “家庭签约医生”经常组织医护人员深入到慢性疾病的贫困人口家中,让慢病贫困患者在家就能享受专家级健康体检、疾病咨询、在家看病等服务。
城乡居民医保病种扩大到43个
据介绍,医保部门惠民生,不是口头承诺,不是作秀出风头,而是要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坚定不移地在便民利民的道路上看得更高、做得更实、走得更远。为此,娄星区医保局确定了“三保障、三升级、三推进、三率先”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三保障:保障医疗队伍助力健康娄星的建设和推进;保障患者的合理报销;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三升级:管理制度升级;服务质量升级;整治措施升级。
三推进:推进分级诊疗;推进预防和诊治;推进医保人员成长成才。
三率先: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将城乡居民医保特门的病种扩大到43个;率先在全市启动城乡居民特殊药品联网结算工作;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医保身份认证及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管医疗服务行为。
新举措带来新实惠。2019年各项待遇及时支付;全区154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非低保对象由财政按110元/人/年资助标准资助参保保费共计119779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农村低保对象按照110元/人/年资助标准,兜底户和农村特困人员按照220元/人/年资助标准资助参保缴费749540元补助到位;2019年度区域内医疗机构“一站式”共结算5645人次,产生医疗费用2784.44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到了90.19%。“一站式”结算专户资金12932016元及时足额到位。
新举措带来新气象。娄星区医保局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专项行动,该局派出4名精干人员协助省医保基金监管飞行检查,受到省医保局的通报表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的“简化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和经办流程”和“定点特殊药品药店,方便特药患者取药,由医保直接结算”两项工作措施,被列入区主题教育办多期通报推介典型;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征收人数创历史新高,许多创新举措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
事前、事中、事后“链条式”管理
对于医疗保障领域欺诈骗保现象,娄星区医疗保障局突出抓好事前、事中、事后“链条式”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重拳出击守好百姓救命钱。
抓宣传,突出事前防范。该局在49家定点的医疗机构、248家定点的协议药店通过LED屏幕滚动播放、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通过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医院、进参保单位、进机关”五进宣传活动,加大对定点医药机构工作人员、参保群众的医保法规政策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并自觉维护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
强核查,突出事中监督。组织2个专项检查小组,每小组至少纳入2名医药专业人员,采取征集举报线索、明察暗访、回访病人、查看财务等多种方式,“全覆盖”检查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区医疗保障局总结出“四看四有”模式:“四看”即看现场、看系统、看台账、看财务;“四有”即对医药机构的核查工作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法律依据,每一个工作步骤都有书面记录,每一个违规定论都有据可查,每一项违规金额都有钱退款到位。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许。
重整改,突出事后规范。娄星区医疗保障局采取“自查自纠-实地核查-自行整改-回头看”的模式,每一家医药机构实地核实不少于三次,确保能真正发现问题、澄清底子。对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开展财务制度培训、业务培训,规范医药机构服务行为。对所有专项行动被检单位建立“一家一册”档案和整改台账,查处一家,规范一家,销户一家。坚决打击违规违约行为,达到检查一批医院(药房)、规范一个行业、整顿一个领域的效果。同时加强对协议医疗机构总额费用和均次费用的“双控”管理,提高基金安全效率。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区财务基金账户收到医疗机构退回违规违约基金4720674.96元,协议药店退回违规违约基金201592.05元。
(本报记者 王友专 通讯员 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