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诉求
近段时间以来,市民通过12345市长热线反映,娄底城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不仅阻碍交通,造成交通拥堵,而且还对市容市貌有一定的破坏,影响我市创文大局。市民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加强监管,让共享单车利民、便民。
记者调查
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城市效率,能够与其他交通工具进行互补,还能提升市民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不论是生活和工作,共享单车都可以大幅缩小在途时间。同时,共享单车是一种更低碳更环保的出行方式,也是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总而言之,共享单车方便了市民,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但同时共享单车所滋生的乱停乱放、运维管理等问题也饱受市民诟病。连日来,记者就共享单车的管理运营、停放等深入街头巷尾进行调查,对运维企业和监管机构进行了探访。
实地标识停车成摆设
因工作原因,李妮每天上下班都喜欢骑共享单车,早上7点40分,从鑫都苑出发,不到10分钟就到了单位。“要是我平时开车的话,估计得要20分钟,碰到下雨天就可能要30分钟,共享单车的确给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李妮说,方便的同时,她也隐约觉得,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一些问题是一个“顽疾”。“我在骑行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停放点发现了很多问题,许多骑行者将单车一放了事,没有按照指定标志进行停放,更有甚者,有的将共享单车故意放得乱七八糟,阻塞交通。”
5月19日,记者针对李妮所讲的,特意在钢城东路梅园段进行了蹲守,记者在现场看到,一部分市民根据地面划线或现场标识进行有序停放;还有一些市民停在不影响车辆行人出行的空处;但不乏也一部分市民哪里方便哪里停,对标识标牌置之不理。
骑行者自身意识淡薄是
乱停乱放的主要原因
为此,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问及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的成因时,他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骑行者自身的意识淡薄,但同时也认为相关企业缺乏管理,单车投放量不科学,单车禁停区等相关设施建设不力。另外,还有市民认为上下班等用车高峰期时段单车停放难以控制,相关部门在这一方面的监管也需加以改进。
5月20日,同样在钢城路梅园段,一位市民用完车完后,随意乱“丢”的一位市民被记者“逮了个正着”,见到记者,他有点腼腆,“别人都这样停,我也是随波逐流……”同时,他还告诉记者,在梅园路段,这里又没有停放标志,车辆停得都是弯弯扭扭,没有工作人员进行引导。在娄星南路娄星广场路段,一排排共享单车有序停放,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位学生模式的市民用完车后,竟然将车子横倒在人行道上。车辆乱停乱靠,不仅市民怨声载道外,对环卫工人、交通管理的执法人员也带来困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环卫工人用了“共享单车之殇”几个词。
公众呼吁共享单车企业加强管理
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的改善,需要公众、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在调查中,市民认为共享单车企业要加强管理,科学有效投放单车,并及时清理损坏单车。同时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也十分重要,认为政府相关部门需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如慢行交通系统、停放区和禁停区等。同时有市民还表示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管清理力度,对超额投放和管理不当的共享单车企业进行处罚。同时,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奖罚措施引导市民按规则停放单车,还有市民表示,要发动社区居委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协调促进停放管理,如果有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市民表示,他们也会严格按照规矩来。
青桔单车:保证有序管理
目前,娄底城区共有两家共享单车运维企业,分别是青桔和哈啰出行,共有共享单车10000余辆,那么对于市民反映的问题,这两家运维企业又是怎么样做的呢,在青桔单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这位负责人说,青桔投放娄底两年多来,为娄底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也收到了相关方面的点赞和好评,目前,公司在娄底已有运维人员30人。“感谢市民和媒体对我们的监督,我们会针对大家的意见,不断优化和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这位负责人说,他们目前采用网格化的管理方法,将运营区拆分成不同的网格,每个网格内都有专门的运维师傅负责区域内的车辆管理,对电单车采取路面换电统一充电的运营模式,确保路面车辆电量充足以及仓库充电用电安全。
同时,该公司一直注重精准投放,该公司仔细研究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以及热点需求点位进行投放,同时还借助滴滴出行大数据平台,对每个街道的出行规律及潮汐情况做到清晰判断,以此决定车辆的投放及清淤工作。
这位负责人同时也坦言,随着服务网络的扩大,他们不会过度关注规模和投放数量,而是会持续保持单车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有序管理。他说:“我们将严格按照各地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运营,并与主管部门进行探索,运用大数据、电子围栏及各种先进技术来保证车辆有效有序合理投放。”
哈啰:采用定点停车模式
随后,记者来到了哈啰出行公司。据介绍,目前哈啰在娄底的车子数量总计7000台左右。哈啰助力车从进入娄底开始就采用定点停车模式,停到站外会扣取站外还车费用。
一方面该公司会在APP上也会做提醒,提醒用户不要站外还车。现在基本90%以上的车子都很规范。同时公司运维人员也在全天巡查,遇到不规范停车的会去劝导,帮助用户把车停到规定范围内。
今年3月,娄底的哈啰单车全面升级为站点还车模式。和助力车一样,市民需要在电子围栏内定点还车。哈啰利用技术手段引导市民规范摆放,也降低了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截至目前,站外还车比例从最开始的一天几十单降低到目前十几单甚至只有个位数,有效维护了路面秩序。
目前哈啰与城管部门建立了信息沟通群。城管人员发现路面有不整齐的地方会发到群里,附近运维人员会根据定位信息前往处理,30分钟内处置完毕。
除了路面秩序不断改善,娄底的哈啰单车和助力车的整洁度也十分亮眼。“助力车进入娄底已经快两年,但车身上基本没有小广告,车筐里也很少有垃圾。创文期间,哈啰在娄底的运维人员全员上岗上街,整理车辆并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公司负责人说。
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和协调沟通
作为两家运维企业的主管部门,娄底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又是怎么做的呢?记者来到了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政维护管理科,负责人说,市城管局作为共享单车的监管部门,一直在积极履职,将共享单车的管理列入创文管卫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共享单车运营公司的监管,多次约谈两家共享单车运营公司负责人,督促两家公司严格控制投放总量、优化停车点位、加强运维管理。同时该局也加大对乱停乱放共享单车的执法处罚力度,5月份通过整治行动查扣乱停乱放车辆就达180余台。下一步要求两家运营公司在5月底前必须严格落实电动助力车“一车一牌照”的规定,采取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电子围栏的精确度,加强运维管理,严格落实“快速响应,及时处理”的30分钟响应处理机制,确保车辆安全、整洁、停放有序。同时也呼吁广大用户做到文明骑行,规范停放,严格遵守城市管理、道路管理、交通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倡导广大市民人人争当志愿者,“扶起一辆车,文明一座城”,随手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出把力。
(本报记者 王友专)